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先巴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本文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主要从数学的美、师生的关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对于数学,由于其学科内容的自身特点,使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很单调、枯燥、无味。作为数学教师,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除了纯粹的教授数学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利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呢?其实数学的美感很强,数学美主要表现在简单、和谐、对称、秩序和奇异等方面,例如计算,高斯1+2+3+4……+99+100=5050的算法:把首尾两项相加,依次类推。这就是数学计算中的对称美。其实关于数学的对称美还有很多的例子,如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等等。数学还体现在定义之美、公式之美、规律之美特别是应用之美。例如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美妙无比,让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服的气温是23度,这个温度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的比为为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指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爱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我们常见的书籍、门、窗等的外形为什么不做成其他的规格呢?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诱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历史,讲解数学在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及他们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介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美好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从“厌学”到“爱学”再到“好学”,数学学习的兴趣由然而升。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热情、奔放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数学教学应当学会面向全体学生,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不管成绩好坏,一视同仁,倾注关怀和爱护。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表扬学生要及时,形式要多样。其次,在课外要尽量关心、了解和帮助学生;要多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贴近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的距离,多与学生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进师生情谊。总之,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制造各种机会,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他们明白老师的一片真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产生深厚的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妙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巧妙、精彩的引入,无疑会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吸引学生、才会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利用实例故事导入、疑问导入、精炼,又贴切的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竞赛导入。但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尽量将所授内容设计成生动有趣的导入,化枯燥为有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讲话的内容尤其是能以灵活自如、风趣幽默的语言作为贯穿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三)充分利用教具,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模型、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设计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深入钻研教材。教师根据教材,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前后,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其次,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知识容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二)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1)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数学学习情景。
(3)分散难点,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不急于求成,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5)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对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一单元结束时及时检查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6)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消除两极分化,理解宽容尊重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课外补差,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7)指导学法,变“学会”为“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如:预习,听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记好笔记,做好练习,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制作数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8)注重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课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总之,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 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对于数学,由于其学科内容的自身特点,使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很单调、枯燥、无味。作为数学教师,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除了纯粹的教授数学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利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呢?其实数学的美感很强,数学美主要表现在简单、和谐、对称、秩序和奇异等方面,例如计算,高斯1+2+3+4……+99+100=5050的算法:把首尾两项相加,依次类推。这就是数学计算中的对称美。其实关于数学的对称美还有很多的例子,如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等等。数学还体现在定义之美、公式之美、规律之美特别是应用之美。例如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美妙无比,让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服的气温是23度,这个温度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的比为为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指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爱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我们常见的书籍、门、窗等的外形为什么不做成其他的规格呢?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诱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历史,讲解数学在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及他们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介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美好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从“厌学”到“爱学”再到“好学”,数学学习的兴趣由然而升。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热情、奔放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数学教学应当学会面向全体学生,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不管成绩好坏,一视同仁,倾注关怀和爱护。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表扬学生要及时,形式要多样。其次,在课外要尽量关心、了解和帮助学生;要多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贴近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的距离,多与学生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进师生情谊。总之,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制造各种机会,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他们明白老师的一片真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产生深厚的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妙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巧妙、精彩的引入,无疑会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吸引学生、才会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利用实例故事导入、疑问导入、精炼,又贴切的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竞赛导入。但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尽量将所授内容设计成生动有趣的导入,化枯燥为有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讲话的内容尤其是能以灵活自如、风趣幽默的语言作为贯穿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三)充分利用教具,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模型、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设计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深入钻研教材。教师根据教材,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前后,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其次,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知识容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二)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1)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数学学习情景。
(3)分散难点,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不急于求成,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5)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对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一单元结束时及时检查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6)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消除两极分化,理解宽容尊重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课外补差,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7)指导学法,变“学会”为“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如:预习,听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记好笔记,做好练习,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制作数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8)注重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课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总之,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更好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