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把握统编教材特点 夯实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任 贤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统编低年级教材中均安排了独立的识字单元,旨在集中教授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的兴趣,提升识字写字的能力。作为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单元集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教材的引领下,亲近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
【关键词】 统编小语;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识字写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识字单元和课文中,一课之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8个,最多的有14个。每个“识字加油站”识字7-8个。对此,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写字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对识字写字内容的编写,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认知方式和特点,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写字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简笔画、多媒体等引进图像、动画,让课堂动起来,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可以画出一幅小姑娘哭的图画,老师指出“哭”上的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表示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又如教“跑、跳”等字时,可以让学生相应地做这些动作,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从而达到识字、知字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当然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寓教于乐,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享受识字的乐趣。
二、走进生活,增加识字量
学习是一个建立新认知,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根据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来理解新知识,有时又需要打破自身的认知来重新理解建立知识体系。学习不仅仅只来自于课堂,生活中随处都存在我们需要重新学习、理解知识。汉字来源于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与语文识字教学内容相结合联系,一方面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组织汉字学习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互相熟悉彼此的名字并能不假思索地使名字与人准确地对上号。还可以创新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生活中某一类相关物品的名称,激发学生竞争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广告牌、路牌以及超市卖场丰富多样的物品名称都可以让学生增加识字量。因而,生活中许多常识与经验都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增加学生一定的文学知识与识字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积累的生活知识、经验,创新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识字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三、图文对应,彰显汉字之形
一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的敏感度远高于文字,他们对图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高于文字。让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文字对应,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降低识字难度,这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比如《口耳目》一课采用了儿童最常用的看图识字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插图和身体的器官,帮助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字。在教学“耳”字时,笔者出示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耳朵、耳洞、耳垂等,引导学生读准“耳”这个音;再出示耳机、耳环的图片,引导学生给“耳”找找朋友。教学“手”字时,笔者出示手掌和手臂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和“手”有关的词语,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手指、手心、手背、手腕”等词。接着,笔者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与“手”有关的物品。学生在观看一幅幅形象的图片中不知不觉就抓住了图片与生字间的共性,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也理解了字的含义。
四、创新教学,增加阅读量
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课堂识字教学中,除上述所浅谈到的增加识字量的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在识字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增加学生语文课外文学阅读量。
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虽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积累与经验来获得理解,但最后知识的学习与真正理解吸收还是要回归于文本知识的学习。而小学语文的识字学习与识字量的积累大多也是来源对教材基础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回归文本识字的学习方式中,不应只局限于对教材识字量的积累,还应增加对课外语文文学相关书籍的阅读量。而为促进学生对课外优秀文学的阅读兴趣与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
例如,让学生成立文学阅读兴趣小组,并制定专题阅读。在课外通过对专题相关的文学阅读,让小组之间每个成员自我想法进行相互交换共同讨论,综合意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培养团结协作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增加课外语文文学相关阅读量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拓宽学生眼界。
五、展开过程,提高写字效率
我们在教学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时,可以随机增加笔画的练习,让学生描一描、写一写,找到写笔画的手感,为顺利写字打下基础。这个训练可以利用语文课的零散时间,每天坚持练习,可持续至第一学期学习结束。因为学生把字写好的关键是笔画写到位、结构能摆稳。
教师要提高指导写字的效率,指导既要针对每个字书写的难点重点,也要基于学生的书写起点,不要每个字都要讲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笔画的穿插于谦让。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总之,在统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着学生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
参考文献:
[1]李佳露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课程·小学》,2017年5期。
[2]王风英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学周刊B版》,2017年3期。
【关键词】 统编小语;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识字写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识字单元和课文中,一课之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8个,最多的有14个。每个“识字加油站”识字7-8个。对此,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写字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对识字写字内容的编写,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认知方式和特点,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写字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简笔画、多媒体等引进图像、动画,让课堂动起来,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可以画出一幅小姑娘哭的图画,老师指出“哭”上的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表示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又如教“跑、跳”等字时,可以让学生相应地做这些动作,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从而达到识字、知字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当然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寓教于乐,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享受识字的乐趣。
二、走进生活,增加识字量
学习是一个建立新认知,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根据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来理解新知识,有时又需要打破自身的认知来重新理解建立知识体系。学习不仅仅只来自于课堂,生活中随处都存在我们需要重新学习、理解知识。汉字来源于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与语文识字教学内容相结合联系,一方面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组织汉字学习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互相熟悉彼此的名字并能不假思索地使名字与人准确地对上号。还可以创新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生活中某一类相关物品的名称,激发学生竞争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广告牌、路牌以及超市卖场丰富多样的物品名称都可以让学生增加识字量。因而,生活中许多常识与经验都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增加学生一定的文学知识与识字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积累的生活知识、经验,创新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识字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三、图文对应,彰显汉字之形
一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的敏感度远高于文字,他们对图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高于文字。让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文字对应,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降低识字难度,这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比如《口耳目》一课采用了儿童最常用的看图识字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插图和身体的器官,帮助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字。在教学“耳”字时,笔者出示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耳朵、耳洞、耳垂等,引导学生读准“耳”这个音;再出示耳机、耳环的图片,引导学生给“耳”找找朋友。教学“手”字时,笔者出示手掌和手臂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和“手”有关的词语,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手指、手心、手背、手腕”等词。接着,笔者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与“手”有关的物品。学生在观看一幅幅形象的图片中不知不觉就抓住了图片与生字间的共性,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也理解了字的含义。
四、创新教学,增加阅读量
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课堂识字教学中,除上述所浅谈到的增加识字量的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在识字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增加学生语文课外文学阅读量。
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虽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积累与经验来获得理解,但最后知识的学习与真正理解吸收还是要回归于文本知识的学习。而小学语文的识字学习与识字量的积累大多也是来源对教材基础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回归文本识字的学习方式中,不应只局限于对教材识字量的积累,还应增加对课外语文文学相关书籍的阅读量。而为促进学生对课外优秀文学的阅读兴趣与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
例如,让学生成立文学阅读兴趣小组,并制定专题阅读。在课外通过对专题相关的文学阅读,让小组之间每个成员自我想法进行相互交换共同讨论,综合意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培养团结协作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增加课外语文文学相关阅读量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拓宽学生眼界。
五、展开过程,提高写字效率
我们在教学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时,可以随机增加笔画的练习,让学生描一描、写一写,找到写笔画的手感,为顺利写字打下基础。这个训练可以利用语文课的零散时间,每天坚持练习,可持续至第一学期学习结束。因为学生把字写好的关键是笔画写到位、结构能摆稳。
教师要提高指导写字的效率,指导既要针对每个字书写的难点重点,也要基于学生的书写起点,不要每个字都要讲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笔画的穿插于谦让。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总之,在统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着学生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
参考文献:
[1]李佳露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课程·小学》,2017年5期。
[2]王风英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学周刊B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