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杜炳东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博树回族乡中心学校



【正文】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单纯为应付中考,没有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身特点,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和真正意义。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真正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有价值和意义,让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
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
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必要时给以赞许的掌声,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我几乎不用“×”,而是用“?”来代替。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助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
成绩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在校歌唱比赛中获过奖。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他的特长,如讲 “党的基本路线”时,教材引用了((走进新时代的歌词,我在引入新课时就先让她独唱这首歌,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希望他能鼓足干劲,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后来,该生奋发学习,成绩取得了突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学会自主学习》一节时,“云南一女大学生退学“的事例,由一句“离开父母我不知该怎么活了“的话,以此设计出如“她为什么会退学”“父母不在身边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发学生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
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人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公民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将一个公民的财产权制成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
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