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王贵来
【机构】 山东省北镇中学
化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师完善实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为学生主体构建知识创设了机会,可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激发,本文之中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1提出问题,假设猜想
在“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步骤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提出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实际中遇见的化学问题;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分析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性的做出相关筛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性的,可为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保障。以“新制氯水的成分”这节实验课程为例,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是根据推论得出知识性结论,但是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推论,学生却无从而知,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的习得实验结论知识,完全没有自身的主观想法表达,显然这种被动接受并带有疑问的学习,是不利于学生化学长远学习发展的,这也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重要原因。而在“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大胆的提出自身的想法和疑问,并验证自身的假设猜想。如在笔者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学生有这些的疑惑,即“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教师就可以借此问题,让班级的学生都做出假设猜想,此时班级热烈探究的学习氛围就会被点燃,在学生共同的思考下,综合总结出了几种猜想,即氯水中的主要成分有Cl2、HClO、H+、Cl-。
2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第二个教学环节步骤,就是“设计方案,验证猜想”,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实验动手能力。还是以“新制氯水的成分”这节实验课程为例,学生已经猜想氯水中的主要成分为Cl2、HClO、H+、Cl-,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成分的性质出发,尝试自主设计方案,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环节中,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集体智慧的发挥,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实验验证方案。如通过学生小组探讨,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实验方案设计:(1)Cl2的检验,由于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可以使用KI、KBr等还原试剂进行验证;(2)HClO的检验,HClO是一种可以漂泊的物质,因此可以使用 有色布条进行检验;(3)H+的检验:H+显示酸性,因此可以使用石蕊溶液或者PH试纸进行检验;(4)Cl-的检验,可根据AgCl不溶于硝酸盐的特点,从而在溶液之中滴加AgNO3-HNO3溶液进行检验。然后学生就可以通过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并科学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对预选的实验猜想假设做出相关验证。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使用盐酸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制取氯气,并将制得的气体通入装有水的试剂瓶中,待溶液变成黄色后,制得氯水;②将碘化钾通入制得的氯水中,并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观察实验现象;③将氯水滴加到PH试纸中,观察实验现象;④取出1ml的氯水装入试管,并向其中滴加1~2滴的稀硝酸,然后在加入适量的AgNO3,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最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实验验证。
3得出结论,做出评价
在“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步骤就是“得出结论,做出评价”,这也是“分析探究实验”开展的最终目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规范报告的形式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并与实验开展前所做出的分析假设进行对照,做出科学正确的分析,如在“新制氯水的成分”这节实验课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方案设计验证,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氯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有Cl2、HClO、H+、Cl-,而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给予的结论,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即氯水之中之所以含有上述成分,是因为融于水的氯气一部分以Cl2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另一部分则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HClO和HCl,通过教师的结论补充,帮助学生对实验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而在教师对对学生的实验做出评价时,如若是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学生最终的猜想假设不同,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实验过程付出努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然后再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帮助学生分析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偏差,从而促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总而言之,教师要认识到在“分析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注重评价探究实验过程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行为管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行为和思想品质。
总结:
“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应用及其广泛,并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未知的实验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在“分析探究实验”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为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的主体认识和构建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