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久西草

【机构】 甘肃省合作市第五小学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藏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良好习惯;积累文辞;顾名思义;保持良好的心态;表达能力;反复实践;直观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齐驱并驾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通常一篇小小的短文令老师难教,学生也是头痛不已,解决的方式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根源,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学生“阅读难,作文更难”的局面。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的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目的。然而,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教学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经常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不断的实践,也就形成了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想要让自己能融入到课本当中,应该记得几点内容:用眼睛去认真的看,用笔进行认真的接触、用嘴要大声的念出来,要用心去认真的记忆。其中,用笔触是拿着笔用笔尖指着自己阅读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如果在你阅读时,用笔尖指着自己的阅读内容,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到笔尖所指的内容.上,不仅如此,阅读时拿着笔还能顺手记录下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文辞。用嘴念,顾名思义,就是看书时把内容念出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更有代入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很多学生根据上面的几点进行了照做,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进行阅读。另外,在阅读当中,默读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巧,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喜欢大声的将每个词读出来,有些学生却在心里默读内容,并且没有将其读出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有意识地读,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的嚅动或低声朗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如果默读的技巧正确,-般阅读速度会比大声的读要快很多。在实际教学当中,课文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古诗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这样能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更能够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对诗词的代入感进行了增强,在进行《三味书屋》的内容的学习时,应该对学生多空间换位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能得到反复实践,反复记忆,最后变成自身的习惯。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藏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式。
  (一)美文激趣。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很多的课文非常的优秀。例如,《桂林山水》《五彩池》等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将内容进行幻灯片的制作,然后在课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课文中的美景,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如见其人,增强美文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朗读生趣。想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朗读是一大非常有效的方式。例如,在进行《望天山》的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该诗进行大声的朗读,并且要充满感情,在整个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当精神集中时,他们更能从朗读内容中体会到诗词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并提高联想能力,他们可以想象一叶扁舟驶过万重山的画面等等。
  (三)竞争促趣。不管是哪位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阅读竞赛活动的开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位
  学生首先看完一篇课文,并且能够将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回答出来,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集中
  主力,全神贯注地看文章。当然,不仅仅是比赛阅读文章,
  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听力比赛等一系列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疑问激趣。疑问在教学当中非常的关键,在实际小学当中,学生难免会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