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衔接期如何把握习作
【作者】 陈文郡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小学
【正文】 教育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小学生谈到作文都是一致摇头,在与之前的写话板块自然衔接,平稳过渡时,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重点。其实语文,简言之为说与写。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说与写。我们首先接触到的规范完整的写就是作文,写作是很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渠道。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字、词、句、段、篇,每一部分都需要认真学习,只有学得透彻,学得扎实,才能不断增加自己语文知识的储备量,提升作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写作集中体现了这种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
一、认知源于实践,作文源于生活
认知源于实践,作文源于生活。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时候,怎么办?放下笔,走出去,去外面看看。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景物……世间万物都是自己的写作素材呀。写作素材有了,那又该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呢?再观察呀,这一回我们来仔细观察,注意所观察对象的细节,然后用恰当的字词短句把你所看到的细节写在纸上,变成自己独有的东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创”。当孩子能够绘声绘色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这个故事便成为孩子脑海中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随时都在准备为孩子打开下一篇作文的大门。也可以把这篇作文当做一根引线,当写作思路打不开的时候,就用自己独具风格的行文将这个故事写出来,相信你在书写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又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写作优势,这样一来,习作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二、创设情景,有趣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其追求练习的数量,还不如创设一定的情景,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再进行相应的习作技巧的指导之后,引导学生就某一个细小的技巧进行训练,提高每篇作文的质量,既减轻了学生的作文负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习作技巧的训练也落到了实处。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因文而异,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范文来教,根据课文中本身蕴含的习作技巧的示范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就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教师虽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却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
三、利用资源,有效提升
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低年级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图文并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抓住教材中提供的那些色彩鲜艳的插图,引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内容来说一说,写一写。
评价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趁着时间短印象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多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修改自己写的句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也容易接受。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写出简洁有力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小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地练习。
一、认知源于实践,作文源于生活
认知源于实践,作文源于生活。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时候,怎么办?放下笔,走出去,去外面看看。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景物……世间万物都是自己的写作素材呀。写作素材有了,那又该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呢?再观察呀,这一回我们来仔细观察,注意所观察对象的细节,然后用恰当的字词短句把你所看到的细节写在纸上,变成自己独有的东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创”。当孩子能够绘声绘色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这个故事便成为孩子脑海中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随时都在准备为孩子打开下一篇作文的大门。也可以把这篇作文当做一根引线,当写作思路打不开的时候,就用自己独具风格的行文将这个故事写出来,相信你在书写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又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写作优势,这样一来,习作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二、创设情景,有趣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其追求练习的数量,还不如创设一定的情景,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再进行相应的习作技巧的指导之后,引导学生就某一个细小的技巧进行训练,提高每篇作文的质量,既减轻了学生的作文负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习作技巧的训练也落到了实处。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因文而异,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范文来教,根据课文中本身蕴含的习作技巧的示范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就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教师虽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却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
三、利用资源,有效提升
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低年级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图文并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抓住教材中提供的那些色彩鲜艳的插图,引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内容来说一说,写一写。
评价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趁着时间短印象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多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修改自己写的句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也容易接受。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写出简洁有力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小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