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教学路径

【作者】 赵学英

【机构】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宴县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指向人,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教师教学转向教师教育,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引领。教师应通过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探寻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之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路径

  当下,立德树人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总的方向,总体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基础。从课程内容看,高中思想政治涉及“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三个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理论、观点、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具有系统体系的综合性、问题导向的时代性以及科学精神的实践性。
  一、 课程标准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高中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下承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侧重研读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并以此为教学标准,往往忽视了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才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仔细研读并精准把握。2017年的课程标准在实践性与操作性把握上比以往版本的课程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对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指导,把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每一级中都有详细的质量描述。在课程实施建议中还列举了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并设计了评价维度和等级,使教师更容易把握具体案例的运用。所以,认真研读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高中思想政治科教学的重要原则。
  二、 以学科知识为基本载体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所以学科知识就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一载体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自身素养成为重中之重。无论是现行教材还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都是围绕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来编写的。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模块,教师既要把握好每个模块内部具体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还要准确理解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准确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内部联系。既要适当了解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又要准确定位大学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微观上还是宏观上,应站在不同角度上来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把握学科知识的科学性,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国情,了解国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三、 以情境创设为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与教育性,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但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毕竟有限,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情境创设,通过一定的情境来完成教学,让情境创设为落实学科素养提供多可能的空间和智慧。
  关于情境设计辅助教学,配合教学完成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如何让情境创设很好地配合完成教学。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往往会有诸多案例符合课程教学内容,怎样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案例能完美地呈现教学过程,比如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让学生对该情境有话可说,能让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让学生倾听别人的看法,能从多角度认识该情境,并理解情境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对问题的解决做出合理预设,而不是让学生一看到案例就得出了“异口同声”的“答案”。所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很重要,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解决问题的看法,有预设、有现实、有理论、有实践操作性等。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如何通过情境把思想引向深处,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如何通过情境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对情境的创设具有很高要求。
  四、 增强学生自身体验
  核心素养的落实是需要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但高中生能参与的社会体验活动较少,而且有高考压力,老师往往忽视了让学生直接体验的机会,但直接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更深刻,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往往会给老师带来不同的惊喜,老师会发现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关注点都很宽泛。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都要通过公共参与体现出来,通过公共参与进行合理表达,有序参与社会生活,才是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表现。
  五、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灌输,其结果是培养了专制社会的奴仆,而不是民主社会的建设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引领。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价值经验,引发学生的价值冲突,引导学生的价值行为。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在教学“生活与消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有钱就幸福”进行价值思辨。置身于当今社会,部分高中生已经逐渐失去了理想,有的甚至染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金钱的本质”“金钱的作用”“获得金钱的途径”“金钱应该怎样使用”等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知。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价值冲突,因而学生的感受、体验尤为深刻。这样的教学,不再是一种灌输、说教,而是一种价值、思想和意义的引领。
  总之,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历史使命,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等内在的实践性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教师教学转向教师教育,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引领,通过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 任凌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1)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 谢先念. 中国校外教育.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