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宋晓光

【机构】 山东省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正文】  【摘 要】 我国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中,开始对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有更多教育学者开始重视“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基于此,本文就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探究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初中生的学业负担都在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生命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开始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认识人生,这对于其今后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讨生命教育是当下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工作,融合生物学科的基本特质,引导学生在了解生命的过程中重视生命。
  一、生命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关注完整生命,培养健全人格
  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生命除了身体以外,包括人的思想、精神、信仰等,所以在教育中,除了要重视学生身体发展,也要去接触、了解、分析其心理状态。在实际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初中生内心还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一旦压力过大无法排解,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或者养成极端性格。教学应该秉承 “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在学习中找到生活,从而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重视生命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生命教育就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关注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只有小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参与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配合教师的教学,教育才算真正地实施。所以,生命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才能从与他人的交往、与自己的相处以及与生活的相处中来感受生命的意义。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为基础,帮助他们在感受生命和生活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三)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打造个性化教学
  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同时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既要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也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思维、能力、水平、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帮助其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然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团结协助意识。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对生命的感悟
  “以生为本”是当前教师需要利用和重视的理念,关注学生本身的感受和学习体验,用关爱和关心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融合生命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在生命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生物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和内涵,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准角度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个课程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周围有哪些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去思考和回忆,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污染的现象周围,植物和动物都有什么变化或者特点。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和交流,再鼓励大家勇于发表看法,同时结合书本的知识来深入的探索。将生物学科的现实意义高度的融合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二)重视因材施教,深入体会生命价值
  只有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位置,体会到自身的个性被尊重和重视,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来深入了解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摒弃一味只关心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分析和应用能力,还要确定以生命价值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课堂。而要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不能靠口头的传播和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我的体验和感受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模式,通过取材、制作观察薄片、利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等流程,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在学生观察细胞分裂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进行引导,比如:通过观看植物细胞的状态,你们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在发生变化吗?引发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了解生物知识,看待生物现象。
  (三)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生命的内涵
  在众多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只有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生命教育不是光喊口号,教师必须根据生物教学的特点,加强实践探索,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且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去探索生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比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时,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对于其活动、分裂等状态无法单从文字的叙述来传达,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作动画的PPT,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细菌和真菌,让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命存在的神奇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符合该学科的特征,也是其终极目标。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让他们真正做到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郭翠华.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2):24-25.
  [2]赵维军.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 2018(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