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 姚焱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柏垭镇裕农中心学校
摘要:由于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学习,历史被很多教师和学生当为“副科”对待,其重要性明显不如语数外等科目。所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比较被动和消极的,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迟钝,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也不得而知。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环境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在升学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虽然素质教育在逐步推进,但是在很多初中学校,历史仍然是一门副科,学校、教师甚至家长对这门课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历史是没什么用的,学生在心里否认了学习历史的作用,历史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由于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感受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氛围让教师敷衍了事,降低自己的教学标准,没有真正将心思花在教学上,觉得按照教材讲解完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一些教师则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要求学生将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熟记于心,尽可能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达到让学生掌握一些历史知识的目的,但是固化的背诵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题目形式稍微变化,学生就觉得无从下手,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会逐渐失去教学激情。
1.2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历史课不重视,也不愿意去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历史教师,因此目前我国的初中学校,仍然十分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历史教师。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校也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更加重视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师是别的科目的教师兼职的,这就大大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缺乏专业水平的历史教师,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不是很喜欢学习历史,往往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才去学习历史,实际上对历史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他们认为要取得好成绩,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背会就够了,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历史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帮助。
1.3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更加科学合理,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应该得到革新。虽然部分历史教师能够主动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探究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探索结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以教学实践和学习资料为基础,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挑战。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
2、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课堂沉闷枯燥,有的学生看小说,有的睡觉,有的忙着说话,还有些发呆的。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老师严厉呵斥或者干脆不闻不问,这两种态度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作为教师则可以顺利的传授新课了,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小故事﹑设置情景难题、安排学生朗诵、播放短片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革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是要让学生通过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同时还能够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提高自己归纳总结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要实现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必须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2.3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历史是初中生的必修课,很多选修课和历史也有关系,学习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因此,学校也要重视历史教学,给历史教学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加大历史教学方面的物资投入,聘请高水平的专业历史教师等,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仅看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历史水平,还要注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表现,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作为评价的标准,随着教学的发展不断细化评价指标,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2.4师生之间需要良好沟通
传统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一言堂式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影响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做小游戏的方式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奇志.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拓展[J].青年时代.2016,(14):32.
[2]武丽.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J].未来英才.2016,(15):58.
[3]侯玲玲.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26.
[4]高建斌.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心得[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