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作者】 唐小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桥亭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占据了很大部分,其中包括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与古诗词的阅读鉴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与理解语文知识,来加强对语文词汇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但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而言,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仍旧不够理想。因此,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出发,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氛围中陶养情操。但基于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现状,教师只有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改进才能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知识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尚处于学生身心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而言,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阅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乐趣,进而实现有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教师都较为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主要是以授课和讲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为主,并让学生通过课堂记录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来进行被动的接受信息。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难以产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
  (二)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大多教师在课前都没有一个针对于学生阅读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文章内容没有进行明确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会盲目、粗略的对文章进行浏览,而分辨不清其具体含义。从而导致了学生没有目标和方向,对文章的知识点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
  (三)缺乏教师指导
  虽语文阅读在语文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大多都是以较为死板的课堂讲解、学生默读及朗诵阅读为主。教师没有将过多的时间分配学生,也很少会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疑点难点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目标,进行课前预习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阅读而言,其内涵的知识面广,教师如不对相关课文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吸收不到有效的阅读知识。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根据自身对课时内容的分析理解,制定好有效的课堂计划和课堂目标,通过对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目的性,有方向性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加深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由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教室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课堂中的枯燥氛围,激发课堂的活力。教室可以利用初中生活动好动及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创设语文阅读的情景教学,通過丰富的情景与课文内容结合,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语文趣味性,引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快速的进去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情景体验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指导
  根据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将学习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利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获得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善自身只顾课堂讲解的方式,把重心放到指导学生阅读上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自身的阅读方法和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进行更快速,更精准的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并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疑问进行加以指导,对学生不懂或者理解不够深刻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行学会如何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内涵,促使其自主的去揣摩文章作者的用意及内心想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拓展课外阅读,增加知识积累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材内容的阅读,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学会从基本课程出发,对课外的知识内容进行延伸,这样丰富学生的知识要点,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和背景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同时,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学生选取合适的书籍进行加强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储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语文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语文阅读在其中占据了重要部分。教师想要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的提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不能只局限于课堂阅读内容,学会使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董荣丽.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47-49.
  [2]刘福城.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1):117.
  [3]李才权.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