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上好实验课,让学生爱上科学课

【作者】 张欣然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实验课,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科学课,成为了我们科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思考

  一、精心地选择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如果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就截然不同。而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对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激励学生收集或自制实验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老师,要想上好科学课,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但所有的实验材料让科学老师来准备,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带或自制一些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在很多实验中,都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在上课时展示。我们将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会很多。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有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学生思维也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很容易高涨。
  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设计学生喜欢的,符合学科特点的实验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教材的每一课都提供了若干典型材料和解决问题的一般顺序。尽管这些材料和顺序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但学生在具体探究时思维进程不一定是按这个顺序发展的,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提出的办法,有时与教材也不相符,但也很有效。但无论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都应该看成是否符合科学启蒙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年段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兴趣,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
  四、多观察,多记录,多交流,是上好实验课的主要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时认真观察,后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最后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客观、原始的实验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记录可以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表达。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的实验项目,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实验记录角,将学生观察的现象以图画等形式在实验记录角展示,让全体同学共享实验成果。要求学生每天在实验角上把当天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持久的观察,在观察和比较中得出结论。
  在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的现象和看法,要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那些现象和结论有异常的小组同学不敢发言,没有拿出自己的真实结论。教师应耐心地启发他们,使他们放下胆怯和顾虑,愉快地展示自己的真实结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尊重这些同学的探究结果,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不同的声音,一起想一想为什么。使每一位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既关注别人,又反思自己,不简单地否认自己或别人。只有营造了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们才有安全感。他们才会愿意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不一样”告诉同学们,告诉老师,让大家来讨论。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也不要过早的出示结论。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每一个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深入地探讨。引导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功,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李仁明.当代教研论丛.2019(07) 
  [2]试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付华成.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01)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李治国.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4]探讨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田富秀.科技风.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