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作者】 唐丽群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二中
【正文】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具有新颖、独特、高效、形象、直观等的教学优势。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本文结合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 思维导图;优势;注意事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学习是在自身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与他人的活动中,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建构自己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地理学科的系统性有利于思维导图用网络和树形结构再现知识,地理学科的理科逻辑性更依赖于应用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能够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更好的契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建立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基本的制作工具(长方形的白纸、铅笔或彩笔、签字笔等)进行手绘;二是利用工具软件(iMindMap、Mind manger等)根据软件的特点进行选择绘制。无论应用何种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应用各种颜色和图像丰富内容,用印象深刻的图形文字表现原来机械死板的的线性知识。更加准确的疏通地理逻辑思维。用简单易懂的树形结构清晰的表达主干知识。学生在制作这样一张地理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仅对构建的知识框架有一定的简单记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师的讲解逐步分清教学的重难点,极大帮助学生地理思维模式的构建。
2、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地理课程章节中,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重难点可以随性绘制,加上自己喜欢的符号、色彩、文字。再用不同的线条将各个关键词串联,最后完成绘制。将从前无聊的预习看成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其中会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思维障碍,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标注。带着预习中的疑点和新课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听课中解决疑惑。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中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课后评价。
3、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课后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记忆及解题有所帮助。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复习策略。思维导图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的记笔记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而网络化的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要想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关键在于能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使之整体化,成为一个知识整体,形成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支离破碎的知识整体化。进行每一章节的综合复习时,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其实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动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注重教材差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分为自然、人文和区域三大块内容,在知识内容体系中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差异性。设计思维导图时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体现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实际中的应用发展变化。
2、注重实际效果,遵循思维导图设计原则
思维导图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准确明了的逻辑思维,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并列、从属等关系的表达。其次,绘制前应该准确明了地确定主干知识,对整个思维的中心体和次级中心主体以及分支清晰简要地做出规划;再次,绘制过程中应该突出重难点。准确无误的体现章节知识的重难点,并用属于学生自己简单易懂的方式标注,高中学生比较喜欢运用丰富的颜色和图像进行绘制,将知识点运用印象深刻的图形文字表现,优化思维成果。最后,在绘制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突出思维导图的准确性,在丰富的线条基础上使用准确到位的地理语言,增强学生形成严谨的地理思维。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优势,但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理知识及所有学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汲取经验。应用思维导图应该循序渐进,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旧龙.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复习[EB/OL].[2011-06-22].人教网
[4]欧海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思维导图;优势;注意事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学习是在自身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与他人的活动中,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建构自己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地理学科的系统性有利于思维导图用网络和树形结构再现知识,地理学科的理科逻辑性更依赖于应用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能够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更好的契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建立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基本的制作工具(长方形的白纸、铅笔或彩笔、签字笔等)进行手绘;二是利用工具软件(iMindMap、Mind manger等)根据软件的特点进行选择绘制。无论应用何种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应用各种颜色和图像丰富内容,用印象深刻的图形文字表现原来机械死板的的线性知识。更加准确的疏通地理逻辑思维。用简单易懂的树形结构清晰的表达主干知识。学生在制作这样一张地理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仅对构建的知识框架有一定的简单记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师的讲解逐步分清教学的重难点,极大帮助学生地理思维模式的构建。
2、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地理课程章节中,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重难点可以随性绘制,加上自己喜欢的符号、色彩、文字。再用不同的线条将各个关键词串联,最后完成绘制。将从前无聊的预习看成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其中会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思维障碍,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标注。带着预习中的疑点和新课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听课中解决疑惑。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中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课后评价。
3、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课后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记忆及解题有所帮助。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复习策略。思维导图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的记笔记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而网络化的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要想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关键在于能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使之整体化,成为一个知识整体,形成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支离破碎的知识整体化。进行每一章节的综合复习时,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其实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动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注重教材差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分为自然、人文和区域三大块内容,在知识内容体系中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差异性。设计思维导图时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体现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实际中的应用发展变化。
2、注重实际效果,遵循思维导图设计原则
思维导图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准确明了的逻辑思维,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并列、从属等关系的表达。其次,绘制前应该准确明了地确定主干知识,对整个思维的中心体和次级中心主体以及分支清晰简要地做出规划;再次,绘制过程中应该突出重难点。准确无误的体现章节知识的重难点,并用属于学生自己简单易懂的方式标注,高中学生比较喜欢运用丰富的颜色和图像进行绘制,将知识点运用印象深刻的图形文字表现,优化思维成果。最后,在绘制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突出思维导图的准确性,在丰富的线条基础上使用准确到位的地理语言,增强学生形成严谨的地理思维。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优势,但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理知识及所有学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汲取经验。应用思维导图应该循序渐进,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旧龙.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复习[EB/OL].[2011-06-22].人教网
[4]欧海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