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作者】 吴建军
【机构】 浙江省兰溪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提出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回归生活。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对生活的体验,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能够通过现实生活去感知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世界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在长期的学习中动手能力缺乏,不能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亲身实践去感知生活中知识的体现,从而获得更加积极的动力去学习知识,形成良性的学习模式。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做出了相应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 初中科学;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相较小学来说提高了许多,同时所面临的压力也十分巨大,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所需要重视的就是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和认可,帮助学生去获得情感上的疏通,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出现书本知识脱离实际,成为“书呆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权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问题,帮助学生去建立更加全面的学习观念。用生活实践充实教学课堂不仅为教师的讲解注入更多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去将书本知识转换为现实,从而去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等我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实用。
一、培养实验探索精神
科学教学多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对于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去结合讲解。对于理论的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示范操作去帮助学生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物教具的辅助功能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都涵盖着科学的因素,其中或许是物理现象、化学、生物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做成小的知识点来通过实验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这些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起到活跃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意识。
例如,对于学生所熟悉的“浮与沉”,教师在教学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做实验,学生能够直观看见实验的过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前布置了让学生预习得任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能够做出一定的回应,能够有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操作一个实验。通过用准备好的铁球称重,记录下质量,之后放入水中再记录质量。通过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对比的方式去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验的全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细心谨慎的学习态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准备情况,更多的是对于经验的联系和准备。面对教师的教学很多的学生为了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会有意识的将学习的知识和和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抓住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孤立的讲述知识。另外,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并不应该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在自然情境下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科学情怀。
例如,在早上上课的时候,教师问道,大家早上都吃了早饭吗?面对教师的回答学生纷纷响应,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热闹。有的说,我吃了青菜包、豆腐包还有说我喝了粥,五花八门的答案十分丰富。面对学生的这些答案,教师并没有不耐烦,而是接机问道:“那大家现在是不是很饱呢?那为什么快放学的时候大家就又饿了呢?”面对教师的提问,大家几乎齐声回答,“因为消化掉了啊”。“对的,就是被消化掉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说说消化系统这件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轻松的引出本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注重课外探究
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宗旨是希望将科学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等我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述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感受科学的重要性,通过与父母共同进行实验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密切亲子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能够有效的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融会贯通才能作用于实践。
例如,在上到《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一章时,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种豆芽”,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豆芽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养分,给学生播放了豆芽生长的几率视频,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回去自己查收相关的资料开展实验,并且按周期记录豆芽生长的变化,之后进行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并不能够让学生切身等我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生长重要性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通过自己实践观察学生能够怀着好奇心观察,同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生活化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等我一个抨击,它真正的做到了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概念,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科学的环境,这样的教学理念更为开放,迎合当下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吸收和学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将现代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需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以正确的思想去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等我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蓓蓓.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38-39.
[2]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46-147.
[3]舒立广.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3):87-88.
【关键词】 初中科学;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相较小学来说提高了许多,同时所面临的压力也十分巨大,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所需要重视的就是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和认可,帮助学生去获得情感上的疏通,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出现书本知识脱离实际,成为“书呆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权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问题,帮助学生去建立更加全面的学习观念。用生活实践充实教学课堂不仅为教师的讲解注入更多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去将书本知识转换为现实,从而去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等我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实用。
一、培养实验探索精神
科学教学多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对于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去结合讲解。对于理论的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示范操作去帮助学生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物教具的辅助功能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都涵盖着科学的因素,其中或许是物理现象、化学、生物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做成小的知识点来通过实验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这些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起到活跃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意识。
例如,对于学生所熟悉的“浮与沉”,教师在教学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做实验,学生能够直观看见实验的过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前布置了让学生预习得任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能够做出一定的回应,能够有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操作一个实验。通过用准备好的铁球称重,记录下质量,之后放入水中再记录质量。通过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对比的方式去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验的全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细心谨慎的学习态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准备情况,更多的是对于经验的联系和准备。面对教师的教学很多的学生为了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会有意识的将学习的知识和和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抓住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孤立的讲述知识。另外,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并不应该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在自然情境下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科学情怀。
例如,在早上上课的时候,教师问道,大家早上都吃了早饭吗?面对教师的回答学生纷纷响应,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热闹。有的说,我吃了青菜包、豆腐包还有说我喝了粥,五花八门的答案十分丰富。面对学生的这些答案,教师并没有不耐烦,而是接机问道:“那大家现在是不是很饱呢?那为什么快放学的时候大家就又饿了呢?”面对教师的提问,大家几乎齐声回答,“因为消化掉了啊”。“对的,就是被消化掉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说说消化系统这件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轻松的引出本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注重课外探究
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宗旨是希望将科学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等我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述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感受科学的重要性,通过与父母共同进行实验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密切亲子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能够有效的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融会贯通才能作用于实践。
例如,在上到《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一章时,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种豆芽”,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豆芽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养分,给学生播放了豆芽生长的几率视频,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回去自己查收相关的资料开展实验,并且按周期记录豆芽生长的变化,之后进行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并不能够让学生切身等我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生长重要性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通过自己实践观察学生能够怀着好奇心观察,同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生活化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等我一个抨击,它真正的做到了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概念,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科学的环境,这样的教学理念更为开放,迎合当下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吸收和学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将现代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这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需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以正确的思想去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等我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蓓蓓.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38-39.
[2]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46-147.
[3]舒立广.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