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 徐秀慧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高中语文不仅要教给学生必需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让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高中语文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于此,主要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良好的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发育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情操,促进高中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才培养打好品行基础,这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1、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分析
高中教育阶段依然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以及自律精神养成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新课标的重要教育思想,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积极加强学生良好内在精神文化价值的提升,促进学生积极遵守外部的道德行为规范,积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生毕业以后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提供准备。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德育教育学科与语文教学学科之间的统一发展。人才培养应当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与指导之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科学引导,积极利用语文课本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规范,教以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做到尊敬长辈,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义务,能够抵御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高中生带来的冲击,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集体主义的发展信念。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领略到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社会以及家国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贯彻对学生责任感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优化措施分析
2.1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高中学校的学生都处于叛逆期的年龄,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具备自身鲜明的个性,相对于小学生,他们更独立、更自主,对善恶也有正确的判断。但相对于处中生,他们易冲动,在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中仍存在不足。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渗透,掌握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责任教育更好的发展,从而得到显著的效果。
2.2利用高中语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生责任
在高中语文教学素材中具有多项关于责任感培养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充分挖掘,从中提取出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文章。例如,在《老人与海》一文中,歌颂了老人在捕鱼过程中不屈的斗志的英勇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虽然老人的体力与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其一直保持着顽强的好胜心与斗志,勇敢地与生活进行博弈,积极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这对高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又如,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巴金先生向我们讲述了文革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主人公为了自保,而将小狗包弟抛弃,否则它的命运可能会被活活打死,没有与当时的社会做斗争,但是这种隐忍与退让,最终导致了小狗包弟的悲剧结局。文章通过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事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呼唤人性,要求进行严格的自我剖析。此外,在《氓》《短歌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登高》《劝学》《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咬文嚼字》《陈情表》等文章中也充分体现了人生责任感,对高中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3多渠道深入挖掘课本资源,找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
首先,从课本自身内涵找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其中蕴含了古今大家有高度、有内涵的思想,这种有高度、有内涵的思想是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比如,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情真意切地说明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现在应当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为此,他不为朝廷给予的高官厚禄所动,心中只想着要亲自侍奉祖母,以报答养育之恩。《陈情表》中所表达的这一情感就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切入点,李密对祖母的孝心就是对祖母的责任感。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苏武传》中的苏武,无一不是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典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定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资源,从中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切入点,让学生从语文教学资源中自主发现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典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可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资源,如图片、视频、影片等。比如,在学习《陈情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李密所要表达的孝心,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寻找名人大家的朗诵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孝心故事,更深刻体会孝心的价值。或者让学生观看教育影片《建国大业》《战狼2》等,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等,在观影中培养爱国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观影结束,可以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和教师长期努力,学生长期践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不仅可以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资源,而且还可以讲课本中呈现的正面教材与社会中的反面事件相结合,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社会中能够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另外,教师还需要将社会责任感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社会之上,鼓励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聂小中.立足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福建教育研究,2015,(4):25.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良好的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发育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情操,促进高中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才培养打好品行基础,这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1、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分析
高中教育阶段依然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以及自律精神养成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新课标的重要教育思想,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积极加强学生良好内在精神文化价值的提升,促进学生积极遵守外部的道德行为规范,积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生毕业以后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提供准备。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德育教育学科与语文教学学科之间的统一发展。人才培养应当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与指导之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科学引导,积极利用语文课本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规范,教以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做到尊敬长辈,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义务,能够抵御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高中生带来的冲击,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集体主义的发展信念。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领略到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社会以及家国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贯彻对学生责任感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优化措施分析
2.1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高中学校的学生都处于叛逆期的年龄,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具备自身鲜明的个性,相对于小学生,他们更独立、更自主,对善恶也有正确的判断。但相对于处中生,他们易冲动,在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中仍存在不足。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渗透,掌握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责任教育更好的发展,从而得到显著的效果。
2.2利用高中语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生责任
在高中语文教学素材中具有多项关于责任感培养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充分挖掘,从中提取出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文章。例如,在《老人与海》一文中,歌颂了老人在捕鱼过程中不屈的斗志的英勇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虽然老人的体力与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其一直保持着顽强的好胜心与斗志,勇敢地与生活进行博弈,积极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这对高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又如,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巴金先生向我们讲述了文革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主人公为了自保,而将小狗包弟抛弃,否则它的命运可能会被活活打死,没有与当时的社会做斗争,但是这种隐忍与退让,最终导致了小狗包弟的悲剧结局。文章通过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事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呼唤人性,要求进行严格的自我剖析。此外,在《氓》《短歌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登高》《劝学》《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咬文嚼字》《陈情表》等文章中也充分体现了人生责任感,对高中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3多渠道深入挖掘课本资源,找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
首先,从课本自身内涵找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其中蕴含了古今大家有高度、有内涵的思想,这种有高度、有内涵的思想是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比如,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情真意切地说明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现在应当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为此,他不为朝廷给予的高官厚禄所动,心中只想着要亲自侍奉祖母,以报答养育之恩。《陈情表》中所表达的这一情感就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切入点,李密对祖母的孝心就是对祖母的责任感。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苏武传》中的苏武,无一不是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典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定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资源,从中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切入点,让学生从语文教学资源中自主发现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典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可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资源,如图片、视频、影片等。比如,在学习《陈情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李密所要表达的孝心,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寻找名人大家的朗诵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孝心故事,更深刻体会孝心的价值。或者让学生观看教育影片《建国大业》《战狼2》等,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等,在观影中培养爱国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观影结束,可以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和教师长期努力,学生长期践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不仅可以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资源,而且还可以讲课本中呈现的正面教材与社会中的反面事件相结合,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社会中能够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另外,教师还需要将社会责任感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社会之上,鼓励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聂小中.立足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福建教育研究,201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