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汤倩梅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阿猛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积极探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要践行新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文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学习。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基于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知识。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是快乐教学的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去丰富课堂,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寓教于乐。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达尔文说:“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趣学。引发学生快乐学习生物学的策略很多。如故事激趣,巧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做生物实验,创设乐学情境,巧设问题悬念,设置游戏活动等等。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动手、动动口、动动脑,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既增长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又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鼓励学生乐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生物学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生物学问题。
如我在组织学习《运输作用》时,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问为什么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揭示这一俗语的真谛。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学生的整个身心都会融入这奥妙无穷的生物知识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又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如此这般探究学习,妙趣横生,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就会豁然开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它有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光环能否在我们学生的头顶上光芒四射,就要看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高效。
二、情境教学,灵动高效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效率与时俱进。为了学生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学生,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生物学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科德说:“我们把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就是因为这种活动无法按照一套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法则来顺利进行,我们对它的全部因素还缺乏完备的知识,如何开展工作大都也要依靠实践者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决定。”生物学实验教学较多,因此,实施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十分重要。
实施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生物学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灵动智慧的初中生物学情境教学法有:巧设问题、多媒体课件、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趣味教学等等。例如:我组织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就引入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巧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例如:我组织学习“开花与结果”时,学生对传粉与受精不清楚,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化解了难点,教学效果很好。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三、灵动学习,积极探究
现代初中生物学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追求充满智慧灵动的课堂,努力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更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引领学生有效的“学”。
新课程理念下,最有效的教是不教,最大的学是自学。为了学生事半功倍的自学,我们需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落实教师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多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多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方法,交给技能。例如:组织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取一只鸡蛋,按照操作步骤打开鸡蛋,对照课本鸡卵结构图,用红笔标出各部分的结构,特别注意观察卵壳下方的小空腔以及卵黄上的乳白色小圆点。其次,推测鸡卵基本结构的功能并说出依据。第三,向学生发出提问: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学生会围绕问题展开活动。这个探究性活动开展的过程,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视频、资料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触、嗅多种感官,使课堂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学生通过探索生命现象,通过分析、表达、推理和论证等环节,在我的提示下逐步总结出“鸡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也形成了“鸡卵的复杂结构使得鸡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概念。
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
总之,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的,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海燕.生物学课堂教学之初探[N].学知报.2018年;
[2]赵寅.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8(11);
[3]尹新梅.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9(4)。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积极探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要践行新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文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学习。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基于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知识。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是快乐教学的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去丰富课堂,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寓教于乐。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达尔文说:“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趣学。引发学生快乐学习生物学的策略很多。如故事激趣,巧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做生物实验,创设乐学情境,巧设问题悬念,设置游戏活动等等。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动手、动动口、动动脑,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既增长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又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鼓励学生乐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生物学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生物学问题。
如我在组织学习《运输作用》时,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问为什么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揭示这一俗语的真谛。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学生的整个身心都会融入这奥妙无穷的生物知识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又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如此这般探究学习,妙趣横生,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就会豁然开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它有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光环能否在我们学生的头顶上光芒四射,就要看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高效。
二、情境教学,灵动高效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效率与时俱进。为了学生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学生,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生物学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科德说:“我们把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就是因为这种活动无法按照一套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法则来顺利进行,我们对它的全部因素还缺乏完备的知识,如何开展工作大都也要依靠实践者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决定。”生物学实验教学较多,因此,实施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十分重要。
实施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生物学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灵动智慧的初中生物学情境教学法有:巧设问题、多媒体课件、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趣味教学等等。例如:我组织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就引入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巧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例如:我组织学习“开花与结果”时,学生对传粉与受精不清楚,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化解了难点,教学效果很好。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三、灵动学习,积极探究
现代初中生物学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追求充满智慧灵动的课堂,努力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更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引领学生有效的“学”。
新课程理念下,最有效的教是不教,最大的学是自学。为了学生事半功倍的自学,我们需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落实教师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多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多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方法,交给技能。例如:组织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取一只鸡蛋,按照操作步骤打开鸡蛋,对照课本鸡卵结构图,用红笔标出各部分的结构,特别注意观察卵壳下方的小空腔以及卵黄上的乳白色小圆点。其次,推测鸡卵基本结构的功能并说出依据。第三,向学生发出提问: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学生会围绕问题展开活动。这个探究性活动开展的过程,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视频、资料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触、嗅多种感官,使课堂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学生通过探索生命现象,通过分析、表达、推理和论证等环节,在我的提示下逐步总结出“鸡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也形成了“鸡卵的复杂结构使得鸡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概念。
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
总之,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的,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海燕.生物学课堂教学之初探[N].学知报.2018年;
[2]赵寅.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8(11);
[3]尹新梅.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