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李崇弼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喜古中学



【正文】  【摘 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增强育人意识,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广泛拓展课外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视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策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教学有利于积累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获。
  一、重视阅读,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课外补习,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谓见多识广,见到的知道的事物多了,学生的知识自然会广泛,自然会变得博学多才。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部分。学生性格习惯的养成、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阅读的力量,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听、说、写各方面都不能及的,在听、说、读、写的四大构建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是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阅读,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能力,来带动其他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古人曾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会热爱阅读。
  读未见趣,必不乐学。有位哲人曾说:“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因此,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平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又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阅读是师生进步的阶梯。阅读好的文章,能够使我们更加成熟,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享受读书的乐趣。书让我们找到一个最好的、最忠实的朋友,它永远不会抛弃我们,也不会背叛我们。无论我们是在欢乐或痛苦中,还是在寂寞或彷徨时,书总会静静地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分享我们的喜悦,抚慰我们的心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我们会找到自己理想的东西。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语感,学习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我们必须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文本突破口,诱发想象、联想,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乐学、愿学。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二、养成习惯,提纲挈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文化积累更多的还需要阅读来完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成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养成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奋斗目标。
  俗话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好习惯,益终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是关键。我们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许多的语文学习习惯。认真抓住最基本的查、找、释、分、列、结、问、赏、练、评等,不断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例如,阅读习惯要学会:
  查:查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必要时,由教师作简介。
  找:找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用红笔标出,并设法记住。
  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生字新词,不会时可以查字词典。
  分: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按一定的顺序分段,写段意。
  列:提纲挈领,理清课文脉络和内在联系,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写作技巧、表达方式。
  问:质疑问难,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无疑设问。
  赏: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理解重点词句。
  练:抓教学重点、难点和思维扩散点设计练习题。
  评:对本次学习活动作一次自我小结,给自己一个奖励。
  促使学生在生生、师生合作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课文,感悟文本,积极增强语文素养。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哉开窍。如我组织学习《林海》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岭”的描写一节时,抓住岭的特点后,共同将写景文章归纳为“读课文——抓特点——明方法——想画面——悟情感”五步,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描写“林”和“花”的小节。以后碰到写景文章也可用此法迁移。这样,教师做好引导,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在模仿中通过动脑、动口、动眼、动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阅读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并且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反复的阅读指导和经验积累,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经过接触大量优美的语段和文章反复进行训练,才能逐步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三、立足文体,讲究策略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文体,阅读要求不同。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各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才能有效理解文章主旨。
  长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我深深地懂得,各种体裁的教材阅读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捷径阅读,通常是:
  记叙文阅读,实施“六步”阅读。①看标题,明类型;②抓要素,解内容;③理线索,分层次;④辨方法,理布局;⑤挖中心,会意义;⑥析手法,借写作。
  说明文阅读,开展“五步”阅读。①抓住说明特征;②弄清说明顺序;③把握说明结构;④区分说明方法;⑤体会说明语言。
  议论文阅读,进行“五步”阅读。①通读文章,掌握议论类型;②理清思路,明确中心论点;③精读文章,分析论据作用;④剖析结构,划出文章层次;⑤赏析论证方法,借鉴写作手法。
  小说阅读,力求做到“四步”阅读。①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②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③凭其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④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运用。
  散文阅读,完成“六步”阅读。①抓“文眼”;②明“散聚”;③得“神韵”;④重“感情”;⑤识“线索”;⑥扣“中心”。
  文言古诗文阅读,需要“七步”阅读。①简介作者,了解背景;②整体把握,感知内容;③注重诵读,疏通文意;④掌握内容,划分结构;⑤体味思想,把握感情;⑥抓关键句,领会主旨;⑦品味赏析,借鉴写作。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授人以渔。教为主导,学是中心。“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例如,我组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时,我要求学生阅读时,思考: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阅读后认为阿长:①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人;②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人;③是一个爱背地里说人长短的人;④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⑤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⑥是一个渴望幸福平安的人;⑦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⑧是一个有伟大神力的人;⑨是一个淳朴、善良、仁爱的人……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①阿长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人;②阿长是一个渴望幸福平安的人;③阿长是一个淳朴、善良、仁爱的人。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在于循序渐进地导疑、导趣、导思、导法,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培养和成就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同舟共济,才能实现“我阅读,我思考,我实践,我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俭.刍议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2]郝爽.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