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高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作者】 方 晖

【机构】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广,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文从高中化学的重要性和三个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并给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使高中化学学习不再受限于课本枯燥的知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兴趣、自我创新和持续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兴趣;创新能力;探究精神

  一、高中化学的重要性和特点
  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重视学科素质的培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在高考以及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不管是出于兴趣的考虑还是大学专业选择的要求,有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都将化学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这就使得高中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尽管选考人数众多,很多学生却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感觉到化学知识枯燥无趣,艰涩难懂,提不起学习的热情,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平平,成绩难有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与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
  初中阶段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化学反应比较简单,学生即使不能理解,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轻松考试过关。但进入高中后,化学知识的难度、深度增加,化学方程式大量增多,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先理解,后记忆,有时还要分情况处理(比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反应与温度有关);化学知识复杂性大幅增加,且教学内容多,上课节奏快,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高中化学具有抽象性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更多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化学现象,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但高中化学教学包含着大量的定量分析,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宏观辨识深入到微观探析,引导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去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高中化学学习也是巨大的挑战。
  3.高中化学具有联系性
  初中学习中的化学知识更多的是独立的模块,但高中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非常强,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内容可以渗透到教材后续的各个章节中,如果学生前期学习比较扎实,后续的化学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前面的知识就无法掌握,那么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艰难。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在高考和大学专业选择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联系性等特点,高中化学学习难度大,作为老师,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我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才能让学生获得内在的持续动力,在化学学习中不断地前行。
  接下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高中教师可以采用何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1.利用多媒体等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相比于以前,现代的我们拥有了太多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给我们高中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更多更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
  很多化学反应都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以往的教学只能通过板书、幻灯片来静态地表现;但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及全球各地,知识的共享使得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教师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很多形象地还原化学反应过程的视频。向学生展示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更形象地解释化学反应宏观、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化学知识[1],完成从初中具象化学习阶段到高中抽象化理解的转变。而视频、PPT等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能缓解化学学习的枯燥感,更能激起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2.改变传统教学思维,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的教师们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授课+课后练习+考试实战”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穿插加入新型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比如让学生组成化学学习小组,一同学习、研究、探索化学问题,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化学难题;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鼓励,使每个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每个学生个体也更能坚持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长征”。 
  3.重视实验教学,在动手过程中思考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的化学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完成[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并记忆化学仪器、化学物质、化学试剂,观察了解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同时学生需要运用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来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过程,他们可以真实地观察到化学反应过程并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实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分析、掌握必备的化学知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丰富化学学习的形式,让化学变得有趣而且有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精神。
  4.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类世界中的许多科学问题都是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发现的,科学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科学的进步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比如关心生活中的保健品,化学与科学饮食,化学与美容,化学与现代高科技材料等。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随时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保持好奇,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可以提升他们的探索精神;思考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在高中学习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和学校必须重视化学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联系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使得教师需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新型教育方式、重视实验教学、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前沿的化学研究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赋予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钞婷.高中化学教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技风,2019(16):56.
  [2]钞婷.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9(16):64.
  [3]刘莉莉.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及其实践[J/OL].学周刊,201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