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巢小菊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和基础学科,在促进学生提高能力和掌握技能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却十分尴尬。由于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他们的数学基础极其薄弱,基本知识掌握不牢。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推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自从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职业教育就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四个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突出这一导向,在各类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无一例外的凸显了专业课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基础课。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主导和基础地位的数学、语文等学科,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却处于尴尬的边缘位置。数学教学普遍处于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两难境地,数学的工具性、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为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笔者曾对中职学校的新生做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5%的学生喜欢数学,40%的学生畏惧数学,45%的学生讨厌数学。究其原因,4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差,没有提高的空间;25%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35%的学生认为数学与就业和找工作无关,学与不学一个样。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到了如此地步?如何破除这一制约中职学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就成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
  一、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育主体——学生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初中阶段的后进生,而且大部分来自高寒山区或者农村贫困家庭,父母基本上无法有效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约束,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纯的现象比较突出,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通常只是为了混一个毕业证,找一个混口饭的工作,而不是希望通过学习这一途径,扎扎实实学好技能,提高自身能力。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也不够迫切,再加上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对数学有抵触情绪。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问题,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说:上课不认真听讲,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不想再听了,产生了厌学、怕学的现象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研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调查中我们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学不学数学与以后的就业没有很大关系。中职学校学生比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早的关注将来的工作和职业问题。个别学生错误的认为学好专业课,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这些狭隘思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认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制约因素。
  (二)教学主导——教师现状
  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脱节现象。由于较少接触初中教学实际,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大概的层次上,把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学生自身的基础不好,但对真实的成因却缺乏正确、细致的把握,造成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教与学严重脱节。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烦,效果还不理想。
  (三)教学过程——课堂现状
  不管什么学科,它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并不是强调教师或者学生某一方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教师的任务,缺乏有针对性的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了相应的知识。另外,教师要注意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中职教育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懂比较实际的问题和比较基础的知识,不必要将内容分析得像高考题那样深。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就会出现教学脱节的现象。
  二、提高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适度、有效”理念,摆正专业课与数学课的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中职学校数学的学科特色。
  要把中职数学课放在中职学校学生培养全过程系统考虑,提高对中职数学课教学的认识,根据生源状况来改革、完善中职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职数学课教学要兼顾升学和就业,兼顾工具性和基础性,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的这个特色。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才能使中职数学课教学更加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期间的主旋律是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但专业课与数学课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之一,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必修选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中职数学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选择性的加强数学素养的学习,开发学生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教学活动共同的基本目标。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启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投入实践。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新课、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等办法,实现启发式教学。
  2.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方式,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的“材”是指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主要指他们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心理特点。依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不同的教育,这一理论在中职数学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职教育中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激励学生,也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设置悬念等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对学生的考察和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运算能力、分析思路,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当前,教师普遍感到评价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应当改革过去以一次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做法,以促进全体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评价策略要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数学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自我考评。学期结束,由学生写出学习总结和体会,自我总结掌握知识的情况、努力提高的情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情况,并根据学习目的、情感目标、能力层次等对自己做出评价。
  (2)情感考评。主要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几方面进行考察,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打出相应分数,力求反映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面貌。
  (3)知识考评。主要从课堂提高、作业质量与数量、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考察,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能力的提高情况。
  (4)实践能力考评。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现实问题的能力。
  要将评价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情况,又力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以上几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四)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
  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将为其未来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中职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既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从数学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敬佩,使学生乐意听你的课、乐意学你的课,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良好的授课效果。
  总之,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数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学。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担负起责任,顺应社会要求,着力改革中职数学教学,努力培养具有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红英《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对策分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王李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初探》 陕西教育
  [3]耿祥玉《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的现状与对策》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