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陈德杰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兰底中学



【正文】  【摘 要】 单向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兴趣不高,学受制于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主动;乐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丰厚收获,有非常提高,有长足进步。
  一、培养学习兴趣,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我们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1、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清水变牛奶”、“水火相容”、“魔棒生烟”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或物质间相互反应,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还是可以想法设计实验。例如讲“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先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本实验对没有此知识的学生来说必充满无限的神奇,如果以此实验引入本课,势必会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兴趣,我们也会顺利的把学生带人课堂。
  2、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溶液”一节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的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发挥
  在学化学肥料这一课题时,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化肥和农药的品种、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到做了全面的调查,上课时通过学生交流和教师点拨,一节课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完美结束。教师在课前要做的就更多了。
  1、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标不能过高、过多、空洞、抽象。如:空气这一课题的主要目标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的污染危害与防治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通过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初步学会把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等。这样重点突出,操作性和检测性都好把握。
  2、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案。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要便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翻阅查看,教案要实用,除了要清楚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外,重点要放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指导以及媒体和器材的有效使用等。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是比较平常的,但能否充分发挥课件的效能,那就得看课件与各个教学环节能否紧扣。如:网上分子和原子的课件资源很多,但能够直接使用的没有,在使用前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设计进行大量的修改,最常见的就是视频的穿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还有,就是对课件画面的衔接语要精心设计,否则就会有两张皮的感觉,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总之要使教学资源得到最高效能发挥,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三、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化学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的设计很多,还有很多实验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学生探究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每一个这样的机会,而且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主动加入。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的实验,有多种原料可选,当学生选到使用过氧化氢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是把过氧化氢加到试管、塞上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之后再来收集气体的时候就没有多少氧气了,总是得不到所需要的氧气的量。经师生的共同分析,找到问题之所在:就是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那么如何改决这个问题呢?问题一产生,学生马上积极的讨论开来,最后交流得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方案:如改变发生装置中加过氧化氢的仪器,有用长颈漏斗的,也有用分液漏斗的,还有用注射器的,还有用胶头滴管的。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优的实验方案是:分别在几个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盖上玻璃片,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过氧化氢溶液。最终是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还节约了药品。达到了实验的最佳效果。
  2、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和具有启发性。尤其是课堂提问,一个恰当的提问象一盏导航灯一样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所以要注意每个问题所带来的效率。提问与思维要有技巧,比如,“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从而增加学生的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等等提问方式的语言极具启发性。
  总而言之,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李世权;《教育研究》
  [2]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吴彩云;《赤子》  
  [3]关于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杨沿春;《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