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陈 婷
【机构】 新疆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人们转变了对学校教育的印象,更加的重视学生在校园中的思想、道德、以及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发展。知识是固定的,但是人的思想却是会随着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变量的因素导致了世界上的人都不相同。人是一个会思想的生物,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就更应该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情感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情感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他的思想会随着风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就是掌控风向变化的掌舵者,老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学生细嚼慢咽才能品味出语文的魅力。但是在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会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将情感教育带到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人是一种有思想的生物,正是由于会思考,才会感知到世界的一切,才会感受到相应的情感表达。人们在看到一部感人的电影时,会因为对此产生共情而感动的落泪。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情感共鸣,人的情感之所以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就是因为人会在看到某个事件时产生相应的思想。社会之所以会保持相应的良好秩序,也是因为人会遵守相关的规则,这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
对于教育来说,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学校教育的模式是让老师来讲课,而不是直接为了方便采用机器人。以现在科技发展的程度,在课堂上实现机器人教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却并没有被采纳。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机器人没有情感,他不会判断学生的学习体验,他只会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教学。而老师却是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的,老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来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友好的感情,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老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
二、情感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将情感教学融入教材
教材中的知识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思想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这就有赖于老师是否关注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教学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但是单一的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语文的内涵,还不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情感是人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于任何场所,这种情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师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文章都是人写出来的,所以其中必定含有作者的相关的情绪,只有充分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深层次的情感表现。作者写作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联系作者的生活,讲述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经历的事件,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感同身受。就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只有当观众与电影内容产生共情,才能激发出观众的情感表达,才会对电影的情节印象深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
氛围也是促进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的关键。人在不同的氛围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处在压抑的环境中阅读课文,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的感觉,这种感觉掩盖了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在过程中要注重氛围的创造,根据课本内容营造出不同效果的氛围,充分促进学生融入相关的氛围中。同时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与学生产生一样的感受,得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互通,有利于老师和学生进行顺利的交流。
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文章,带领着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对作者的作品产生共鸣。情感之间的触碰会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无限放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每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老师需要运用情感教育发挥出学生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感受文章的情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章的情节中。
(三)加强与学生交流,融入情感教学
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就是交流。虽然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普遍都是严肃的形象,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但是学生还是会希望老师能够平等的对待自己,与自己交流。良好的交流可以促进老师探究学生的内心想法,发现学生的情感以及阅读文章时候的感受。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放下自己所谓的“老师的姿态”,主动的参与学生集体中,与学生交流,谈谈学生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事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最好方式。当学生被老师问到生活中的事情时,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从而促进学生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老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情感的倾诉,老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可以通过与老师的倾诉分享自己的情感。
(四)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之间也不能缺少交流,交流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产生同理心。小组交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将集体荣誉感作为自己的荣誉。一般来说学生之间交流起来都比较容易,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融入阅读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结语
总之,知识是固定的,但是人的思想却是会随着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变量的因素导致了世界上的人都不相同。人之所以会有思想,是因为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是由共情能力的,这是人独有的能力。因此,作为学生就更应该要在学习中积极的发挥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情感融入教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小组活动。
参考文献:
[1]唐红.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才智,2019(27):194.
[2]李德胜.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情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 情感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他的思想会随着风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就是掌控风向变化的掌舵者,老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学生细嚼慢咽才能品味出语文的魅力。但是在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会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将情感教育带到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人是一种有思想的生物,正是由于会思考,才会感知到世界的一切,才会感受到相应的情感表达。人们在看到一部感人的电影时,会因为对此产生共情而感动的落泪。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情感共鸣,人的情感之所以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就是因为人会在看到某个事件时产生相应的思想。社会之所以会保持相应的良好秩序,也是因为人会遵守相关的规则,这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
对于教育来说,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学校教育的模式是让老师来讲课,而不是直接为了方便采用机器人。以现在科技发展的程度,在课堂上实现机器人教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却并没有被采纳。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机器人没有情感,他不会判断学生的学习体验,他只会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教学。而老师却是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的,老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来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友好的感情,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老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
二、情感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将情感教学融入教材
教材中的知识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思想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这就有赖于老师是否关注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教学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但是单一的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语文的内涵,还不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情感是人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于任何场所,这种情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师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文章都是人写出来的,所以其中必定含有作者的相关的情绪,只有充分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深层次的情感表现。作者写作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联系作者的生活,讲述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经历的事件,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感同身受。就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只有当观众与电影内容产生共情,才能激发出观众的情感表达,才会对电影的情节印象深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
氛围也是促进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的关键。人在不同的氛围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处在压抑的环境中阅读课文,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的感觉,这种感觉掩盖了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在过程中要注重氛围的创造,根据课本内容营造出不同效果的氛围,充分促进学生融入相关的氛围中。同时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与学生产生一样的感受,得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互通,有利于老师和学生进行顺利的交流。
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文章,带领着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对作者的作品产生共鸣。情感之间的触碰会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无限放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每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老师需要运用情感教育发挥出学生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感受文章的情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章的情节中。
(三)加强与学生交流,融入情感教学
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就是交流。虽然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普遍都是严肃的形象,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但是学生还是会希望老师能够平等的对待自己,与自己交流。良好的交流可以促进老师探究学生的内心想法,发现学生的情感以及阅读文章时候的感受。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放下自己所谓的“老师的姿态”,主动的参与学生集体中,与学生交流,谈谈学生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事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最好方式。当学生被老师问到生活中的事情时,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从而促进学生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老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情感的倾诉,老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可以通过与老师的倾诉分享自己的情感。
(四)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之间也不能缺少交流,交流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产生同理心。小组交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将集体荣誉感作为自己的荣誉。一般来说学生之间交流起来都比较容易,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融入阅读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结语
总之,知识是固定的,但是人的思想却是会随着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变量的因素导致了世界上的人都不相同。人之所以会有思想,是因为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是由共情能力的,这是人独有的能力。因此,作为学生就更应该要在学习中积极的发挥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情感融入教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小组活动。
参考文献:
[1]唐红.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才智,2019(27):194.
[2]李德胜.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情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