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利用班队活动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作者】 钟德坚

【机构】 广西兴业县卖酒镇竹沙小学



【正文】  【摘 要】 现如今,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孩子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行为表现。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阵地,班队活动对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班队活动;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 
  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 
  良好的文明礼仪,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形成人的良好品德的基础阶段,是各种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他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他们百依百顺,即使孩子身上有不良习惯,也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孩子打架骂人说脏话,随地乱扔垃圾,破换公共设施,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懂文明礼仪……但是,文明的言行举止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学校能很好地融洽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校园更加和谐。因此,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已迫在眉睫、意义深远。而班级是學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阵地,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全面,班队活动对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有效利用班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学习文明礼仪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首先,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什么行为正确,什么行为错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制订文明礼仪班规,营造文明班级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 
  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首先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根据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学生校园文明礼仪常规》、《学生社会生活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分段训练要求》、《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年级训练要求》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知与行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利用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最后,在班上施行量化评比制度,由值周班干部将每个学生是否遵守文明礼仪规范进行量化,形成每日一小计、每周一统计的量化管理,每周评出一名“文明之星”,奖励“金色少年星卡”。因为各类星卡数量累计达20张,就可以被评为校级“金色少年”,所以学生争星卡的积极性特别高,自然就会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了。 
  三、师生树立良好榜样,促进文明礼仪养成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因此,在营造文明班级的氛围中,我有效利用“榜样效应”,每周评选出“文明礼仪小标兵”,树立榜样,规范其他同学的行为举止,从而使同学间的行为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鞭策作用,我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然后在班上及时报道;每周评出一名礼仪之星,在班会上表彰,让其畅谈感受,并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身边的同学都成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榜样,自然会影响到那些落后者,因为我们相信,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作用就越大。
  作为班主任,我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时时注重言传身教,处处为孩子们做表率。要求孩子早读,我必须早早地坐到班里看书;地上有一片纸屑,我会悄悄捡起来;哪个孩子的鞋带没系好,我会弯下身子帮着系好;学生向我问好,我也会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我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会主动向学生道歉……就这样,我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动、干得开心,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学生能干得主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班一直坚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2、教育活动体现全员性。 
  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了知识竞赛、“歌唱祖国”歌曲竞赛、“祖国颂”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学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自主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礼仪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培养。结合班级的实际,我组织学生开展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系列班队活动,如“讲文明,守礼仪”主题队会、“讲文明,守礼仪”演讲比赛、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比赛、“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赛、“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礼仪操表演、文明礼貌用语征集等等。这些班级活动,都能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的接受礼仪教育,有效的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以礼待人、文明处事,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五、有效利用传统节日,家校教育有机结合 
  文明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借助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父母关爱妈妈主题活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为妈妈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做一些家务等。“五一”劳动节,要求孩子们到农田劳动一天;教师节开展“感谢师恩、倾诉心声”活动,让学生用鲜花,给本班所有的任课老师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或者让学生自动手制作礼物给老师送上一句句温馨祝福的话语;重阳节,我领着孩子们到敬老院为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打扫房间、整理被褥。一切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都是事先策划,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准备。相信: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将会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在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中逐步养成。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校学习礼仪,走向社会实践礼仪,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让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为文明和谐的社会培养更加文明的公民,为创建文明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少梅.开展礼仪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中小学德育, 
  [2]少先队活动集锦——少先队活动课掠影.少先队活动, 
  [3]《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