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作者】 李淑明

【机构】 山东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白埠小学后疃校区



【正文】

  【摘 要】 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问是提高小学语文课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策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教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今后能发展更好,培养更多的人才,语文课是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大门。现阶段教学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必须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数学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生硬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能更好地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所学内容。但现阶段课堂上许多老师问题很生硬,忽略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掌握能力及理解能力,只是仅仅按照教案来进行讲课,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这一阶段的知识来提问,是为了问题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很好地在认真学习,问题应该是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在正式开始讲课以前通过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进入上课的一个状态,也通过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对接下来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好奇感,让学生能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提问简单或过于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为能更好地调动上课的气氛,时常会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同学,差不多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班里形成争先恐后的局面。而有些问题,老师会设计得非常难,主要是为了向学生展示自己较高的文化水平,或者是为了增加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太难的问题都与教材上的内容没有太大关联,让学生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这样对提高学生积极思考能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问题过于难,这样会使上课气氛很尴尬,也很紧张,使学生心里有一种恐惧感,学生也就不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开始产生一种抗拒心理。问题过于简单,虽然能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这样对学生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间,最终导致老师和学生不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由于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不想上学的情况,甚至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
  (三)提问过多
  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改革让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理解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占据更多时间就是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就是尽可能多提问学生问题。但实质上并没有在教学上有什么变化。而且在课堂上过多提问,使得课堂教学知识凌乱,学生无法能够很好地学习,教学方向开始偏移,学生接受知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学习已经在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在教师都已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有利有弊,多媒体不能过多使用,比如通过视频讲解,虽然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但这样学生们只看到了视频的乐趣,并没有注意学习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适度的增加其趣味性
  老师可在正式讲课前,通过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更快进入一个上课状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胆量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有时很多问题是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效果的。同时可通过音乐美术来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内,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以及理解。
  (三)老师应尊重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老师对待不同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时刻可解学生心理动态,与学生成为朋友关系,学生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和老师来交谈。老师在讲课中发现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并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老师应及时制止,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同时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尊心比较容易受到伤害,老师在教育时应把握分寸,注意用词,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文学思维
  平常课堂上学生实践是有限的,对于一篇课文来说,让学生完全理解不可能。这时就需要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抓住重点,并把一些理解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来理解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解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本质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作者赋予文章的内涵,虽然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通过提问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及组织语言能力,也学会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灵活性,以及学生现场的反应能力。通过大声地朗读,有情感的读,这样才能吐字清晰,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种情况下锻炼了学生勇气,也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及个人素质。而且,朗读时带着情感,学生能深刻体会文中意蕴,有感情地朗读也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在优美的朗读中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从多方面考虑,用心研究课堂提问技巧。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让老师能从每个点抓起,分析清楚教材,认真备课,在学校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师生融洽相处,让学生能在课堂轻松快乐的学习,这样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让学生能快乐接受所教授的知识。使他们更热爱语文学习。语文老师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合理有效运用好课堂提问,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