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保万泰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沈那中学



【正文】  【摘 要】 数学具有一定复杂性,也具有十分缜密的逻辑性,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高中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1.1计算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计算,良好的计算能力能够保证学生从容地解决数学问题,也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一直存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数学知识都与计算有关。我们会在数学学习中发现,计算能力强的学生,数学成绩往往相对较好。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学校对计算能力的忽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忽视。从学生到教师,大家都在潜意识中认为计算能力并不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浪费时间,使用计算器解决计算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降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极大影响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意识
  对于计算,学生普遍存在下面两种认识,一是重视方法掌握,不重视计算;二是认为计算比较枯燥,没有兴趣。计算是数学基础,若是计算能力比较出色,那么便能够给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保证,并且计算能力也是对学生数学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若是利用训练来切实提高自身计算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逐渐养成细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够发现,现在很多高中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很多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和知识,掌握存在问题,选择怎样的策略来提高高中生计算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2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其中,情境教学法就受到了众多老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老师可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部小矮人的动画片。一个小矮人在森林里的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上先走了三米,又走了两米,能不能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然后,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
  2.3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老师就一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及时地把这些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不存留疑难点,加强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的计算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数学计算教学效率。2.4心算与笔算的合理应用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心算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表现突出,在学习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心算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笔算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笔算的基础上加强心算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计算问题,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的快乐与成就感。心算一般被使用在实际的情境中,在快速解答一道数学题时,笔算一般出现在书面表达中,教师要合理掌握二者的度,在教学中提高练习效果。教师只有将心算与笔算合理结合,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2.5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计算水平。然而,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计算训练肯定不能完全依靠数学课堂。但是,课外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的计算训练很难得到落实。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计算拓展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课外计算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外可以积极地进行计算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在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老师提前告知学生比赛的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课外进行计算练习和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积极性。在进行比赛时,老师一定要对那些计算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提高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对计算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激励他们在课下不断进行计算练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这种活动能增添学生计算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外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水平的提升。
  2.6简单计算与综合计算交错锻炼
  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升级和深化,也是对高中学习的一个预备和铺垫,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基础知识技能进行培养和加固,使得在进入时间和空间都更加紧张迫切的高中阶段或是中考冲刺阶段时能够有更加稳固的学习状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加直接、准确地完成,在实际的锻炼过程中,教师要将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和综合性的计算进行结合性的锻炼,将两者交错排布,让学生进行多变灵活的计算锻炼,让学生在解题速度、准确度、灵活性等多方面共同发展。
  结语
  计算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3(10)
  [2]刘锦,李龙安,侯学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2(10)
  [3]林志明.突破学习障碍优育运算能力——高中生数学运算学习障碍及对策例探[J].学苑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