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作者】 付 兰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小学
【正文】 【摘 要】 兴趣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教学;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尽管人们对“愉快教育”有不同看法,但它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苦学的现状提出的,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这是有益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编码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数字编码,学生就会说出车牌号、门牌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学习兴趣就很浓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
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茅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三、在巩固练习中促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后进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应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教学;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尽管人们对“愉快教育”有不同看法,但它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苦学的现状提出的,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这是有益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编码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数字编码,学生就会说出车牌号、门牌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学习兴趣就很浓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
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茅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三、在巩固练习中促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后进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应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