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张瑜鑫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正文】  【摘 要】 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实质体现,该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会给予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充分认识。美术欣赏课程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这种艺术氛围的不断熏陶下,增进了学生心性的磨砺。该课程与美术课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术课程着重强调美术方面的绘画技巧、色彩的搭配,以及传授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正因为二者侧重点的不同,以至于美术欣赏课程开设显现的十分必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美术课程的开设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着重培养人的艺术气息和对于美的探索和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对于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需求。为了加强美术欣赏的学习,提高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学科的开设了解学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美术欣赏课程开设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建议。
  1、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发展现状
  1.1授课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强调了美术方面的绘画技巧与基础知识的讲解,而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强调艺术品的鉴赏和学习,但是二者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发展时期都是一致的。然而,在教育改革以后,美术欣赏课的授课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原有的室内转向了室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贴近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环境给予的启示,有效的促进学生适应自然、社会的能力提升,并切实提升了对于艺术的不同认识和感知。但是,在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授课方式的转变增加了教育成本、安全问题没有保障、欣赏课程的收获无法评定使人增加疑惑等等。还有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接近大自然,老师会专门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激励学生了解自然和环境,但是教学小学生的收获甚微,再次受到质疑。
  1.2教学情况
  在美术欣赏课方面,目前学校的重视度不够,课时安排不多,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对于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就是,学生对美术课的了解较少,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敷衍了事。
  1.3教学设备情况
  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不能接受较为正规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对于美术欣赏课,应该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方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教学,在更多的资源情况下,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提升高度。
  1.4学生欣赏能力低
  大部分的学生在欣赏能力方面不足,对于一些名画的理解不到位,更多的观察到的是画面的美感,没有注意到作画时的历史背景或当时画家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传授知识,缺乏对于学生的能力了解。
  2、小学美术欣赏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能力不足
  美术欣赏课教师应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作画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该画的背景,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画,该画要传达出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教师都要熟知。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美术欣赏课教师有的不是师范学校毕业,在对艺术的欣赏中缺乏全面性,影响学生对画作的理解。
  2.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地位,主要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而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上讲的更多的是美术的发展历史和自己对作品的评价,没有引导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2.3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
  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程都是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美术欣赏课上,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讲述自己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无味。
  3、改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对策
  3.1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每年都应组织两到三次培训、交流,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事物,保证不脱轨,紧跟社会的步伐,了解学生的新动态,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
  3.2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强化师生关系。
  3.3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问答或其他形式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审美力。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室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培养学生的艺术性。
  3.4配备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室,在教室内应陈列各种各样的画,这些画要定时进行更换,尽可能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比如多媒体的配置,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美术的美感。
  3.5发挥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自主性
  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品味作品,还要根据当时的生活背景来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每节课后,要提前给学生讲下节课的教课内容,可以提示大家提前去了解课程涉及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了解相关内容。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注意引导大家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还可以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画家的心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能起到引领的作用。美术是一门让学生感知世界的学科,与各学科之间都是联系的,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完善设备的配备。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6).
  [2]加央欧珠.新时期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