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以《观沧海》为例
【作者】 张成云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让许多教师棘手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只能停留在诗意的层面上,而无法领悟到诗词丰富、精妙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着力引领学生透过字意来体会诗的意境,促进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从而使其爱上古诗词。
【关键词】 创设情境;运用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拓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两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讲究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古诗、吟诵古诗,使学生乐学古诗。?
如何为学生创设符合诗意的诗境呢?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意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那么下面我就以教学《观沧海》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
创设情境一:填字补诗,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边谈话边出示课件:
八月十八潮, 壮( )天下无 。
长风破浪会 时,直挂云帆济()海。
(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开火车补诗歌的游戏,先把诗句补充完整,然后把所填字连起来全班齐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课“古诗四首”第一首《观沧海》。(板书:观沧海)
这样用填字补诗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习惯。
创设情境二:温故知新,方法引领
教师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哪些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初中阶段诗歌学习基本步骤: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了解诗人以及写作背景。3、理解诗歌内容,描绘诗歌画面。4、领悟诗歌情感,赏析名句。
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法,一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重点,二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的各个环节。
创设情境三:微课展示,了解诗人
在学生认识诗人时,播放关于曹操生平简介的微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全面认识曹操,又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作铺垫。
创设情境四:图片展示 ,描绘诗景
在让学生理解诗意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诗句有关图片,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当时的画面。
用图片创设情景法,让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实现诗画合一,让学生融入诗境,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种能力。
创设情境五:插入故事,激情朗读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时代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曹操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全国了!
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出你喜欢的诗句,边读边思考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样在课中以故事创设情境法,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更好的为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文本,把握诗歌情感服务。
创设情境六:播放音乐 ,吟诵诗歌
截取《三国演义》中曹操登上碣石山吟诵《观沧海》中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模仿着曹操的样子,吟诵诗歌。
用音乐创设情境法,是学生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学习诗歌的兴趣得以培养,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更多更生动更实用的情境因素,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诗歌教学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就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境;运用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拓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两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讲究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古诗、吟诵古诗,使学生乐学古诗。?
如何为学生创设符合诗意的诗境呢?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意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那么下面我就以教学《观沧海》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
创设情境一:填字补诗,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边谈话边出示课件:
八月十八潮, 壮( )天下无 。
长风破浪会 时,直挂云帆济()海。
(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开火车补诗歌的游戏,先把诗句补充完整,然后把所填字连起来全班齐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课“古诗四首”第一首《观沧海》。(板书:观沧海)
这样用填字补诗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习惯。
创设情境二:温故知新,方法引领
教师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哪些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初中阶段诗歌学习基本步骤: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了解诗人以及写作背景。3、理解诗歌内容,描绘诗歌画面。4、领悟诗歌情感,赏析名句。
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法,一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重点,二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的各个环节。
创设情境三:微课展示,了解诗人
在学生认识诗人时,播放关于曹操生平简介的微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全面认识曹操,又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作铺垫。
创设情境四:图片展示 ,描绘诗景
在让学生理解诗意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诗句有关图片,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当时的画面。
用图片创设情景法,让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实现诗画合一,让学生融入诗境,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种能力。
创设情境五:插入故事,激情朗读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时代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曹操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全国了!
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出你喜欢的诗句,边读边思考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样在课中以故事创设情境法,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更好的为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文本,把握诗歌情感服务。
创设情境六:播放音乐 ,吟诵诗歌
截取《三国演义》中曹操登上碣石山吟诵《观沧海》中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模仿着曹操的样子,吟诵诗歌。
用音乐创设情境法,是学生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学习诗歌的兴趣得以培养,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更多更生动更实用的情境因素,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诗歌教学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就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