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浅谈“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运用
【作者】 刘爱好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教育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基于此,很多教师会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通过“五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三查”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五步三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该教学方式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与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 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一) “五步”是指课堂环节中的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以导学案为抓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是通过两名学习程度相同的学生合作学习,力求解决问题;“群学”则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主要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并暴露出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由组长将这些问题汇报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为大展示做准备。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范围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追问、点拨等,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2]。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对小对子、小组长进行抽查,以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潜能生。
(二) “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以及对导学案的掌握情况,尊重个体差异,适时点拨指导。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通过巡视指导以及组长反馈的方式,掌握学情。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点,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
二、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满激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尤其是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教学当中,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全情投入,有效开展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建筑图片,丰富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图片,让他们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多边形,并由此展开教学。
(二) 提出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问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备课,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教学目标,使其能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程度相符合。在学生进行独学、对学和群学的时候,让其能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进行讨论[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行巡视调查,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时,其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运算。学生在独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数字较小的算式,如22*23进行计算,来验证教材中的推导过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22*23写成(2*2)*(2*2*2),也就是5个2相乘,即2(2+3),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公式推导过程。
(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并将探究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内以及班级中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识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一个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3个红球,那么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并给各个小组一个袋子、2个红球和3个白球,让学生先提出想法,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终组内达成共识。
(四) 汇报交流,展示提升,让学生用起来
学生在通过组内自主探究之后,会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往往这种理解并不深刻。这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系统,从而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4]。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适当进行提问和点拨,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旨在让学生掌握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小组的同学,让他们分别阐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纠正,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证明方法。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应知识,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能够“活”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彦胜,张梅霞.“五步三查”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92-94.
[2] 叶慧霞.“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浅谈“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26):197-197.
[3] 李晶晶.“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32):133-133.
[4] 魏海林.“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之我见[J].学园(10):102-102.
【关键词】 五步三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该教学方式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与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 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一) “五步”是指课堂环节中的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以导学案为抓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是通过两名学习程度相同的学生合作学习,力求解决问题;“群学”则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主要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并暴露出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由组长将这些问题汇报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为大展示做准备。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范围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追问、点拨等,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2]。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对小对子、小组长进行抽查,以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潜能生。
(二) “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以及对导学案的掌握情况,尊重个体差异,适时点拨指导。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通过巡视指导以及组长反馈的方式,掌握学情。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点,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
二、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满激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尤其是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教学当中,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全情投入,有效开展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建筑图片,丰富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图片,让他们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多边形,并由此展开教学。
(二) 提出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问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备课,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教学目标,使其能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程度相符合。在学生进行独学、对学和群学的时候,让其能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进行讨论[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行巡视调查,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时,其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运算。学生在独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数字较小的算式,如22*23进行计算,来验证教材中的推导过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22*23写成(2*2)*(2*2*2),也就是5个2相乘,即2(2+3),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公式推导过程。
(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并将探究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内以及班级中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识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一个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3个红球,那么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并给各个小组一个袋子、2个红球和3个白球,让学生先提出想法,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终组内达成共识。
(四) 汇报交流,展示提升,让学生用起来
学生在通过组内自主探究之后,会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往往这种理解并不深刻。这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系统,从而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4]。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适当进行提问和点拨,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旨在让学生掌握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小组的同学,让他们分别阐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纠正,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证明方法。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应知识,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能够“活”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彦胜,张梅霞.“五步三查”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92-94.
[2] 叶慧霞.“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浅谈“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26):197-197.
[3] 李晶晶.“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32):133-133.
[4] 魏海林.“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之我见[J].学园(10):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