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的重要性
【作者】 魏 兰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绘本是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除了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外,还蕴含非常丰富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分析幼儿园绘本阅读与美术活动的教育性,阐述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绘本;幼儿美术活动;融合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绘本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通过绘本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兼具艺术性和文学性。在绘本中,有着意味无穷的艺术涵义。开展形式多样的绘本教学,能够促进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有机融合。绘本中的图画、线条、色彩、构图、形象等绘画语言的运用,都使幼儿对绘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美术活动不再是临摹画画涂涂,它已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各领域相结合体现出来,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通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更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
绘本阅读和美术活动都是幼儿园里开设的课程教学。在当今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師的意识欠缺,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导致了幼儿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性。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现状
1.对绘本阅读认识度不高
教师对绘本阅读的认识不足,多数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中以发展幼儿的语言领域和认知能力为主,他们认为绘本阅读就是幼儿认识世界、听故事、懂道理,忽略了绘本资源自身存在的其他优势。教师在选择绘本的内容上,只考虑到了画面的美观,而忽视了其内容适不适合幼儿,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是相吻合。一味地追求绘本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无法体现出绘本教学的意义。
2.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多数教师对绘本的理解有片面性的观点,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通常是坐在一排幼儿中间,一边拿着绘本,一边提问、解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被动地学习。绘本内容不深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幼儿上课精力不集中,绘本阅读教学无法开展,影响了绘本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幼儿园里都开展了美术活动。有很多幼儿园在美术活动的开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知道如何教学。即使能够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形式单一,仅仅注重幼儿绘画技法和美术知识的提高。由于教学方法和绘画内容不吸引幼儿,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局限,没有很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忽视了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多数幼儿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注重幼儿技法的练习和兴趣的提高,而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绘本为载体与幼儿美术活动相融合,可以提升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教师却没能很好地将这些领域相融合。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完全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了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片面性。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与美术活动的教育性
绘本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型、色彩等对幼儿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内容的丰富性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翻阅绘本的时候,提高了认知能力,他们会提出问题并把对绘本内容的认知大声说出来。绘本阅读能带给幼儿美的熏陶。如在“森林联欢会”的教学内容里:动物都是好朋友;在海底世界里,大鱼和小鱼可以一块玩耍;猫和鱼可以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这些都能让幼儿拥有热爱之心。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创造力、审美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它能够锻炼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促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幼儿表现美就是创造美,经常画画和做手工,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能够调节幼儿的情绪,增强愉快学习的体验,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美术具有记录功能,与幼儿园其他学科都有着联系。如在自然角中,通过绘画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角色扮演中,通过手工制作需要的各种材料,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的重要性
幼儿绘本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绘本的内容和形式是与时俱进的,散发着艺术气息。教师需要在绘本中融入美术教育的相关知识,将绘本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将幼儿的几种能力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一)针对幼儿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根据幼儿发展特点的不同,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幼儿且富有想象的绘本,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在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绘本,重在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如《贪吃的小蛇》一文,主要让幼儿认识色彩,注重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创造能力,要选择一些表现形象各异的绘本,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造力。大班的幼儿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他们能够根据内容自由想象,创编绘本故事,并对自己创编的内容进行表演分享。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纵观当代幼儿绘本,其色彩、构图、物体形态和表现手法等都是非常丰富的。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自身的资源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直觉感官的审美性,让幼儿沉浸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在绘画中体验美感。以《小熊的围巾》绘本故事为例,幼儿通过阅读和教师加以引导,从而观察到:小熊的形体特征和色彩,围巾的长短和色彩,动物之间的比例,冬天的色彩等这些方面的美术知识。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画好的单个图案或者整幅图,让幼儿根据在绘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涂色,还可以将涂好色的单个图案粘贴到美术本上,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于中班的幼儿,在增加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们画出单个物体的形状并进行涂色后剪下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粘贴、创编故事,然后进行讲述。
(三)创设情境,提高幼儿创作的想象力
在给幼儿讲述绘本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场景,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思维,与绘本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感知作品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选择相适应的音乐。如《下雨了》绘本故事,在讲到下雨的环节,就可以播放一些下雨的音乐,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扮演画面里的小动物,拿不同的物品进行遮挡,感受雨天的乐趣,同时结合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然舞动,身临其境。使幼儿学会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把美好的世界和愉悦的心情通过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幼儿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下雨天的欢快,更是对生活的热爱,绘本对幼儿心灵的冲击成为其大胆想象的创造源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绘本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幼儿的美术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绘本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来表现画面,不同的画面带给幼儿的视觉感也是不一样的。材料的使用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纵观当今的绘本,为了达到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也从平面的画面向3D进行了转变。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自制绘本,运用多种美术技法表现绘本的故事内容。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绘本故事中,可以用藕、贝壳、树叶等物品用拓印的形式表现画面,让幼儿感受拓印画的魅力。在美术创作中感悟绘本故事的内容,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对教师开展阅读和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与美术活动的融合,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燕.找准绘本中的最佳美术切入点——浅谈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6(06):32.
[2]陈晓洁.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奇妙融合[J].儿童与健康,2016(05).
[3]林艳.绘本阅读中艺术融合活动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232.
[4]赵婷婷.幼儿园绘本阅读与美术教育[J].中华少年,2017(14).
【关键词】 绘本;幼儿美术活动;融合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绘本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通过绘本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兼具艺术性和文学性。在绘本中,有着意味无穷的艺术涵义。开展形式多样的绘本教学,能够促进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有机融合。绘本中的图画、线条、色彩、构图、形象等绘画语言的运用,都使幼儿对绘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美术活动不再是临摹画画涂涂,它已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各领域相结合体现出来,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通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更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
绘本阅读和美术活动都是幼儿园里开设的课程教学。在当今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師的意识欠缺,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导致了幼儿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性。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现状
1.对绘本阅读认识度不高
教师对绘本阅读的认识不足,多数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中以发展幼儿的语言领域和认知能力为主,他们认为绘本阅读就是幼儿认识世界、听故事、懂道理,忽略了绘本资源自身存在的其他优势。教师在选择绘本的内容上,只考虑到了画面的美观,而忽视了其内容适不适合幼儿,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是相吻合。一味地追求绘本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无法体现出绘本教学的意义。
2.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多数教师对绘本的理解有片面性的观点,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通常是坐在一排幼儿中间,一边拿着绘本,一边提问、解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被动地学习。绘本内容不深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幼儿上课精力不集中,绘本阅读教学无法开展,影响了绘本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幼儿园里都开展了美术活动。有很多幼儿园在美术活动的开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知道如何教学。即使能够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形式单一,仅仅注重幼儿绘画技法和美术知识的提高。由于教学方法和绘画内容不吸引幼儿,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局限,没有很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忽视了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多数幼儿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注重幼儿技法的练习和兴趣的提高,而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绘本为载体与幼儿美术活动相融合,可以提升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教师却没能很好地将这些领域相融合。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完全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了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片面性。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与美术活动的教育性
绘本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型、色彩等对幼儿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内容的丰富性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翻阅绘本的时候,提高了认知能力,他们会提出问题并把对绘本内容的认知大声说出来。绘本阅读能带给幼儿美的熏陶。如在“森林联欢会”的教学内容里:动物都是好朋友;在海底世界里,大鱼和小鱼可以一块玩耍;猫和鱼可以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这些都能让幼儿拥有热爱之心。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创造力、审美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它能够锻炼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促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幼儿表现美就是创造美,经常画画和做手工,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能够调节幼儿的情绪,增强愉快学习的体验,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美术具有记录功能,与幼儿园其他学科都有着联系。如在自然角中,通过绘画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角色扮演中,通过手工制作需要的各种材料,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的重要性
幼儿绘本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绘本的内容和形式是与时俱进的,散发着艺术气息。教师需要在绘本中融入美术教育的相关知识,将绘本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将幼儿的几种能力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一)针对幼儿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根据幼儿发展特点的不同,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幼儿且富有想象的绘本,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在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绘本,重在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如《贪吃的小蛇》一文,主要让幼儿认识色彩,注重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创造能力,要选择一些表现形象各异的绘本,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造力。大班的幼儿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他们能够根据内容自由想象,创编绘本故事,并对自己创编的内容进行表演分享。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纵观当代幼儿绘本,其色彩、构图、物体形态和表现手法等都是非常丰富的。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自身的资源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直觉感官的审美性,让幼儿沉浸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在绘画中体验美感。以《小熊的围巾》绘本故事为例,幼儿通过阅读和教师加以引导,从而观察到:小熊的形体特征和色彩,围巾的长短和色彩,动物之间的比例,冬天的色彩等这些方面的美术知识。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画好的单个图案或者整幅图,让幼儿根据在绘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涂色,还可以将涂好色的单个图案粘贴到美术本上,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于中班的幼儿,在增加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们画出单个物体的形状并进行涂色后剪下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粘贴、创编故事,然后进行讲述。
(三)创设情境,提高幼儿创作的想象力
在给幼儿讲述绘本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场景,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思维,与绘本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感知作品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选择相适应的音乐。如《下雨了》绘本故事,在讲到下雨的环节,就可以播放一些下雨的音乐,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扮演画面里的小动物,拿不同的物品进行遮挡,感受雨天的乐趣,同时结合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然舞动,身临其境。使幼儿学会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把美好的世界和愉悦的心情通过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幼儿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下雨天的欢快,更是对生活的热爱,绘本对幼儿心灵的冲击成为其大胆想象的创造源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绘本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幼儿的美术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绘本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来表现画面,不同的画面带给幼儿的视觉感也是不一样的。材料的使用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纵观当今的绘本,为了达到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也从平面的画面向3D进行了转变。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自制绘本,运用多种美术技法表现绘本的故事内容。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绘本故事中,可以用藕、贝壳、树叶等物品用拓印的形式表现画面,让幼儿感受拓印画的魅力。在美术创作中感悟绘本故事的内容,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绘本与幼儿美术活动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对教师开展阅读和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与美术活动的融合,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燕.找准绘本中的最佳美术切入点——浅谈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6(06):32.
[2]陈晓洁.绘本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奇妙融合[J].儿童与健康,2016(05).
[3]林艳.绘本阅读中艺术融合活动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232.
[4]赵婷婷.幼儿园绘本阅读与美术教育[J].中华少年,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