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赵春香
【机构】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非遗视角下的民间音乐教学中,教学应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用丰富的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鼓励学生深入民间,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美。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通过收集各种音乐研究资料,使其不断在领略与实践中进行探索。
【关键词】 非遗视角;民间音乐;高中音乐教育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保护下,继承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是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本文研究了高校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在非遗视角下,大力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群体团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现形式,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与文化场所。非遗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提高社会对非遗价值的深刻认识,对保护发展我国非遗,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学术界逐步加深对非遗的研究。非遗内容主要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有关自然的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非遗具有唯一性,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非遗是各时代的生活有机组成部,是各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传播应相互尊重本身的文化差异,要分享各地区民族间文化知识的交流。
二、民间音乐文化简介
中国民间音乐指我国基层劳动人民用有方式表现的音乐形式,民间音乐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珍宝,我国是多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千年的绚烂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特性体现在其民族性,群众性与历史性。中国民间音乐与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同属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覆盖面最广的音乐。其音乐思维方式融入了文人音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民间音乐经千年的历史发展占据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地位,促进民族音乐发展必须以本土音乐为主。
民间音乐是音乐学的重要部分,指在民间形成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载体,其音乐曲调简单,通俗易懂。包括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民间器乐等形式。我国多民族融合发展中各地创造了无数的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由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我国56个民族各自有其民间歌舞形式。中国说唱音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我国拥有四百多个说唱曲種,说唱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其节奏旋律与地方方言有密切的联系。
三、民间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民间音乐文化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教学中应将感性与理性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
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民间音乐体现了我国本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音乐自古以来就遍布全国。民族音乐教育是使学生认知民间精神文明的手段,近年来我国多地高校未重视民间音乐学习研究,导致本民族音乐得不到更好的发展。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更好地为民间音乐传承做出巨大贡献。可让学生更好的规范学习,解决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问题。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高中音乐教育对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非常重要,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授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民族音乐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对改革高校当前西方流行音乐的课程结构,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音乐在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目,可透过直接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历史人民创造的丰厚精神财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际间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了解社会。
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非遗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依托于人本身存在,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延续。人的传承对非遗传承非常重要,人才培养是使民间音乐不断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加强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培养传承民间音乐的大量优秀人才。
四、我国高中民间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音乐受西方文化冲击,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不能满足大众现代的审美需求,民间音乐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国外流行音乐替代,导致我国民间音乐发展产生了危机。
我国高中民间音乐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民间音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目前高校民间音乐教育在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将民间音乐课作为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授内容仅为简单的民族歌曲。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学唱民间歌曲,忽略了民间音乐独有的文化。高校在保护非遗中具有传承的天然优势,高校应通过改革民间音乐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不断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高校的特殊功效。
结语
当前我国高中音乐学院主要培养有关音乐表演及教育方面的人才,近年来,因高中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音乐专业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随着当前非遗保护的开展,非遗保护人员紧缺,可根据当前非遗保护需求,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民间音乐的教育。有意识地进行非遗保护专门的课程设置,将非遗内容精华融入教材,探索适合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柯宇.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6(3):185-186.
[2]时文鹏. “非遗”意识观照下的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齐磊.“非遗”语境下的浙江艺术高中中国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以嘉善田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3(19):225-226.
【关键词】 非遗视角;民间音乐;高中音乐教育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保护下,继承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是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本文研究了高校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在非遗视角下,大力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群体团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现形式,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与文化场所。非遗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提高社会对非遗价值的深刻认识,对保护发展我国非遗,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学术界逐步加深对非遗的研究。非遗内容主要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有关自然的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非遗具有唯一性,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非遗是各时代的生活有机组成部,是各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传播应相互尊重本身的文化差异,要分享各地区民族间文化知识的交流。
二、民间音乐文化简介
中国民间音乐指我国基层劳动人民用有方式表现的音乐形式,民间音乐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珍宝,我国是多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千年的绚烂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特性体现在其民族性,群众性与历史性。中国民间音乐与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同属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覆盖面最广的音乐。其音乐思维方式融入了文人音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民间音乐经千年的历史发展占据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地位,促进民族音乐发展必须以本土音乐为主。
民间音乐是音乐学的重要部分,指在民间形成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载体,其音乐曲调简单,通俗易懂。包括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民间器乐等形式。我国多民族融合发展中各地创造了无数的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由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我国56个民族各自有其民间歌舞形式。中国说唱音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我国拥有四百多个说唱曲種,说唱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其节奏旋律与地方方言有密切的联系。
三、民间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民间音乐文化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教学中应将感性与理性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
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民间音乐体现了我国本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音乐自古以来就遍布全国。民族音乐教育是使学生认知民间精神文明的手段,近年来我国多地高校未重视民间音乐学习研究,导致本民族音乐得不到更好的发展。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更好地为民间音乐传承做出巨大贡献。可让学生更好的规范学习,解决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问题。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高中音乐教育对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非常重要,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授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民族音乐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对改革高校当前西方流行音乐的课程结构,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音乐在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目,可透过直接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历史人民创造的丰厚精神财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际间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了解社会。
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非遗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依托于人本身存在,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延续。人的传承对非遗传承非常重要,人才培养是使民间音乐不断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加强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培养传承民间音乐的大量优秀人才。
四、我国高中民间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音乐受西方文化冲击,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不能满足大众现代的审美需求,民间音乐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国外流行音乐替代,导致我国民间音乐发展产生了危机。
我国高中民间音乐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民间音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目前高校民间音乐教育在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将民间音乐课作为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授内容仅为简单的民族歌曲。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学唱民间歌曲,忽略了民间音乐独有的文化。高校在保护非遗中具有传承的天然优势,高校应通过改革民间音乐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不断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高校的特殊功效。
结语
当前我国高中音乐学院主要培养有关音乐表演及教育方面的人才,近年来,因高中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音乐专业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随着当前非遗保护的开展,非遗保护人员紧缺,可根据当前非遗保护需求,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民间音乐的教育。有意识地进行非遗保护专门的课程设置,将非遗内容精华融入教材,探索适合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柯宇.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6(3):185-186.
[2]时文鹏. “非遗”意识观照下的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齐磊.“非遗”语境下的浙江艺术高中中国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以嘉善田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3(1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