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 金开峰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滕东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思维习惯;教学效率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先建立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强化各自的情感体验来获取所需知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比赛;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多样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用身边事物设计制作各种物理小实验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满足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从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原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当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活跃思维,拓展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思维习惯;教学效率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先建立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强化各自的情感体验来获取所需知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比赛;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多样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用身边事物设计制作各种物理小实验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满足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从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原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当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活跃思维,拓展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