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探究

【作者】 程 林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六所镇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我们就要充分发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兴趣,教给科学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在预习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提高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内容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由旧知走向新知探究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说明了课前预习是课内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好,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总要。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我们都知道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落实,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课本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引导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必然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能主动参与到预习实践中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为新知获得起到铺垫作用
  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打好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要使预习真正起到由旧知走向新知获取的“铺垫”作用,我们应加强预习针对性指导,因为小学生学习能力差,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做一些针对性的学习引导。为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他们授与了自学方法,这仅让他们快速体验了学习的成果,也为我们教师课堂教学做了铺垫,让教更有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授予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预习成果的有效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一读:读的方法很多,有朗读、默读、精读、泛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对于个别情感较浓,能以情入文的文章,我们要布置学生朗读预习,即以朗读为主的预习。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有法,但无定法。同样,学有法,也无程式。只有多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贵有疑。在预习中,我们不光要对生字新词和内容进行感知学习,还要对此文中所写进行质疑,以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对于小学生,他们更多的可能就是读读文章,把课文读熟悉,而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得以发现。在开课前的几分钟里,我们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但这需要我们教师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题,这种题是一种引导性题目,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的。要提高有效性,我们教师就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了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的能力。
  当然,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但贵在落实。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强化预习落实的一种氛围支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最终目标,而提高各阶段的有效性,也是我们不得不集中精神进行攻克的方向。因此,在今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更加努力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作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爱妹,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6年。
  [2]赖晓春,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