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张 洁

【机构】 新疆沙湾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 合理运用联系、分析、想象等基本解题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迁移性的解任何题都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用的本领。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课程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长知识、长智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应用题,主要是透过题目的义理、事理与算理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解题的方法与途径。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在教学的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一、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存在的相依关系,并找出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思路,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同时还注意训练学生把题目中的日常用语转化成数学用语,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取出来。 1、把生活用语转化成数学语言。 由于生活用语和数学语言不一致,学生理解题意往往遇到困难。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后形成的认知结构在解答应用题时起固定的作用,因此要把应用题中的生活用语转化成数学语言,把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如“一列快车6小时行360千米,一列慢车7小时行280千米,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此题如果转化成数学语言就是求360除以6的商比280除以7的商多多少。通过这样的转化,既沟通了应用题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使旧的知识结构发展形成新的认识结构,把生活用语转化了数学语言。从而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简化应用题条件 有一些应用题在叙述上较为抽象,学生把应用题看一遍还不知题意如何。所以理解也就遇到困难。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把与解题有关的数量关系分化出来,这更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分析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如:四年级有少先队员85个,队员人数比非队员人数的5倍少15人,四年级共有多少人?此题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把题目中的语句简化,抓住关键句则是:四年级少先队85人,队员比非队员的5倍少15人,四年级共有多少人?通过文字简化,题意以及数量关系都进一步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答起来也就不会遇到困难了。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总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普通联系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如此,它的条作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明显地或隐蔽地相互联系着。因此,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通过寻找、捕捉、挖掘和组合的基础上说出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种种联系,更重要的是找出隐藏在中间的问题。以明确解题的思路。如在教学:“育红小学四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糊纸盒,第一组16人,共糊256个;第二组14人,共糊210个;第三组15人,共糊254人,全班每人平均糊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份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除外,还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推出需要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特定的问题,必须具备相应的充足条件。如;要求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一般需知道行了几小时,共行了多少千米;要求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就必须知道实际几天完成任务,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另外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补充问题,补充条件的应用题基本训练,可使学生认识到条件变,问题变,解题的方法也随着变。这样,使学生灵活地,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手段,学生易于接受,解题时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那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便跃然纸上,解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容易明白。所以,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是应用题一项基本训练。不仅启发学生的思考,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 有些应用题,学生解决时,常常出现差错,但是学会画线段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小红家有42只鸡,鸡比鸭多15只,鸭有多少只?这道应用题,很多学生见“多”字就加,往往错误地列式计算为42+15=57(只)。如果让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再列式计算,学生马上会正确地列式计算:42-15=27(只),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寻找解题的方法。我着力通过让学生养成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分析的习惯。而且符合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认识规律。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惧怕应用题的心理。
  2、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应用题的算理 由于线段直观形象,所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算理是一种既省是又易掌握题意的方法。如“甲有练习本80本,比乙多20本。乙有多少本?”此类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可是把此题画在线段图上,显而易见。再如:“甲有80本练习本,比乙多4倍,乙有多少本?”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甲的本数正好为乙的5倍,求乙的本数,则一目了然。因此。线段图在解答应用题中能唤起学生的表象,提示出数量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我在多年来教学中,重视良好的教学方法,采取一定的训练形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优良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