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作者】 邓永平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认真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才会对学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生;计算准确率;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结果准确率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如何保证、如何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首先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
  1、不良做题习惯的影响
  部分学生对计算题不屑一顾,忽略轻视它。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在训练中,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位置。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不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错误花样百出。(1)看错抄错题目,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3)计算时不打草稿;(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43.65-(23.65-3.79)=43.65-23.65-
3.79=16.21,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8)=125×80+8=1000+8=1008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
  3、思维定势的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4518÷9,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一运算顺序,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最终计算错误。
  4、负迁移的干扰
  若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而出现计算错误,即受相近知识的干扰而发生的错误。如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以上种种造成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搞清错误的原因,我们要做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二、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相应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以下计算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要认真看题,看清是加减还是乘除,二想好算理并认真计算。(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计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3)养成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4)养成估算的习惯。一是计算前进行初步的估算,可估计出大概的得数;二是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结果是否正确。
  2、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偏偏枯燥的计算题又最难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喜爱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来推波助澜,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计算题本身无疑是枯燥的,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更丰富的形式,在题型的设计上多样化一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计算题对学生的吸引力。每册教材从基本训练到拓展练习题型变化多样,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前就将全册教材进行梳理归纳,以便在教学中能(下转第93页)(上接第94页)灵活地使用这些题型。另外,还可以参考教辅资料中的计算题练习形式,充实自己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除了在练习的题型上求多样化,在练习的方式上也可以多种方式配合使用。如开火车、对卡片、小竞赛等,既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又活跃了学习氛围。
  3、重视错题对比分析
  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典型错例,用“森林医生”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判断正误并改错的过程中,加强对算理的理解,起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作用。特别要提出的是,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不光是计算出错,还存在横式得数忘写或抄错题目等小毛病,也需要教师常常提醒。坚持每节课进行计算练习,熟能生巧,夯实基础。利用每节课新授课前的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基本题型为口算、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三种题型轮换进行,练习时还可以采用计时、选出前二十名、完成速度快且做题全部正确的能得到一个笑脸图章等激励手段,不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还能提高的计算的速度。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4、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该有一节纠错课。学生新学习一种计算方法之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但是大多时候还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每天坚持练一刻钟。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