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信息意识能力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彭 超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八中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意识。即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信息意识的培养,其实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是资源,面对不懂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学生信息意识有差异
  我们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是越来越普及了,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各自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影响,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不一样的,信息意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PAD、智能手机等,他们的信息意识在同龄人中是属于佼佼者了;有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信息技术课程,到初中就有了三四年左右的基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而有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的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就比较差,他们的信息意识就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多多加以引导和启发。 
  (2)教学环境的相对滞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普及度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特别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目前已有的教学环境和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滞后现象。 
  比如学校的机房环境,目前和教材相配套的机房教学环境是Win 7+Office 2010,但有的学校由于硬件的原因还在用Windows XP + Office 2003,这给教学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Android和iOS系统、平板等设备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些在现有的教材上并没有对这些新生事物的介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跟进。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途径
  1.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的信息意识除了表现在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更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掘和融入目前社会走在前列的前沿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 
  例如:在学习七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时,发现书本对于图片素材的获取方式的介绍比较简洁,故在教学设计中,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来谈谈所了解的获取图片素材方法,并将具体的操作进行描述或演示;对于一些新兴技术,如通过微信传输图片文件等,则由老师进行介绍和演示,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描述和演示为主,老师只是在学生表述不清或用词不当的时候加以修正,另外提供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供同学们使用,协助他们演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此类的问题,掌握一项技巧,更是一种信息意识的提高。最终成果以知识卡片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归纳总结。 
  2.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这句话也非常适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即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是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微软、Adobe等公司开发的,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一款软件后,就可以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习Office2010套件中的三个经典软件:Word 2010、Powerpoint 2010和Excel 2010,分别出现在七上、七下和八上,它们都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产品,在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等界面布局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点,在学生系统学习Word 2010后,在学习其他两款软件时应加强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将已掌握的操作技巧运用到这两款软件中去,提升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在学习方法上注意自主化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外,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获取过程,我们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一刀切”,要加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指导,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七下第十课《变幻的滤镜》的教学中,书本上介绍了“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学书本的内容,掌握“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方法和设置技巧,而课堂的学习任务单上是没有限定学生滤镜设置的种类,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滤镜,并能介绍设置方法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同学之间选择滤镜的重复率就比较低,在作品介绍时同学之间就能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滤镜使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提升了课堂的容量。 
  总之,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能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的核心素养,能让学生能运用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能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不和这个社会脱节,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只有当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使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