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作者】 陈小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东湖学校
【正文】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不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营造生活教学环境。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室氛围语文化。教室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室环境,让桌椅凝聚友谊,让墙壁黑板会说话,让教室像温馨美丽的家。教室窗台摆上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讲台摆上花草,班级有一个图书角,有书一百多本,两三种儿童报纸,小组轮流管理,课余时间大家自由阅读;教室墙角放一个废纸回收站,收集废纸,既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又培养环保意识;墙壁上张贴“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小课堂,生活大学堂”等字画;在后面黑板开辟“成长园地”,由学生小组轮流承办,内容有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如:班级日记、心情帖、师生悄悄话、一诗、一句、一文……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在这里,既能开展语文活动,又能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和上台演讲;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每周三中午20分钟,是孩子们的才艺展示时间,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相声、成语接龙;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把班级生活“语文化”,不但让班级文化积极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使班级建设与语文素质教育互相促进并相得益彰,既能领悟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真正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教学方式展现生活特色。知识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组织活动,因为活动是把生活引入课堂的有效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程内容找到了生活的源头,还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对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不同见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会觉得课堂与生活很相像。教师要尽量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更加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交流,得出心德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将课本变成剧本,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习,是将语文搬上生活舞台的好方法。学生只有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所包涵的感情,才能从文章中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不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营造生活教学环境。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室氛围语文化。教室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室环境,让桌椅凝聚友谊,让墙壁黑板会说话,让教室像温馨美丽的家。教室窗台摆上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讲台摆上花草,班级有一个图书角,有书一百多本,两三种儿童报纸,小组轮流管理,课余时间大家自由阅读;教室墙角放一个废纸回收站,收集废纸,既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又培养环保意识;墙壁上张贴“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小课堂,生活大学堂”等字画;在后面黑板开辟“成长园地”,由学生小组轮流承办,内容有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如:班级日记、心情帖、师生悄悄话、一诗、一句、一文……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在这里,既能开展语文活动,又能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和上台演讲;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每周三中午20分钟,是孩子们的才艺展示时间,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相声、成语接龙;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把班级生活“语文化”,不但让班级文化积极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使班级建设与语文素质教育互相促进并相得益彰,既能领悟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真正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教学方式展现生活特色。知识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组织活动,因为活动是把生活引入课堂的有效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程内容找到了生活的源头,还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对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不同见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会觉得课堂与生活很相像。教师要尽量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更加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交流,得出心德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将课本变成剧本,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习,是将语文搬上生活舞台的好方法。学生只有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所包涵的感情,才能从文章中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