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蒙祝青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中学
【正文】摘 要:在音乐教育当中最为受重视的就是舞蹈和音乐,因为它们不但可以给人感官上的体验,还可以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于可以全面的培养学生。所以就必须要把声势律动合理的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从而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的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探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并对其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声势律动;实践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突出声势律动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声势律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能在律动中找到音乐的美感,抚平内心焦躁的情绪,心态变得更加的细腻以及柔和。还可以利用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感受音乐美感与律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一、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
声势,乃是指将个人的身体视为乐器,依托肢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实现发声。包括双手互拍、拍打肩部、跺脚等动作。可以说,声势乃是主体用以实现对自身情感外部表达的最为直接的形式[1]。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肢体动作完成声势练习,这种教学和练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当授课教师让学生领会了声势的奥秘之后,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同时亦能够在声势练习的过程之中,实现对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律动则要求学生在进行肢体动作的过程之中,应当保证自己肢体运动的频率同音乐的节拍相一致。律动教学是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良好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声势律动可以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有效的找出问题、探讨问题和处理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范围更加全面、灵动。孔子曾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学生思维模式的灵动性对自身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后,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其思维变得灵敏,这时若出现一首熟悉的音乐就会让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其中,并随之舞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力。应用声势律动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中音调、音色以及旋律的了解和掌握,在专项活动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并能够让学生自己依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动作。久而久之,这样循环性的训练会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1.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更多的体现的是受众者的听觉体验和内心感受,而声势律动强调的是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表现出的动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旋律轻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欣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享受,并搭配合适的背景讲解和理论穿插,结合相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舞蹈意识,真正的理解音乐内涵。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存在这大大小小的差异,但音乐和舞蹈不会,他更多的体育的是感官刺激,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分析。以最近几年来风靡全球的广场舞为例,伴随着节奏感特别强的广场舞曲,大爷大妈们也包括一些年轻人,都会在统一的步伐和肢体动作中来展现对生命的热爱和活力。广场舞曲大多曲风简单明快,动听优美,且整体旋律积极向上,结合着身体四肢和腰部、臀部以及颈部的摆动,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著名的广场舞曲当属《最炫民族风》,曲风朗朗上口,舞蹈动作更是简单明了,音乐舞蹈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经过一天劳累的工作生活之后,通过广场舞可以很好的舒缓身心和放松心情,这也是声势律动最直接的体现。
2.与活动相融合,锻炼学生自身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初中生正是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时期,他们渴望课堂变得活跃、充实,往往会对枯燥的课堂产生反感心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表演而使自己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就要求老师要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实音乐课堂,使其变得丰富,在融入声势律动的同时,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可以根据一段音乐来设置自己个性化的动作,或者小组之间编制小型舞蹈进行团队比拼。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化社团,开展相应的音乐舞蹈活动,如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组建音乐小乐团,分为不同的乐手和舞蹈成员,在课下进行排练和训练,音乐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在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时积极展示。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音乐灵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释放出无穷的想象力。以著名的二胡曲《赛马》为例,如果不能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而只是结合旋律去听,那么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情景就失去了意义。音乐想象力是学生音乐灵感的源泉。学生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会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一些乐曲的休止以及起伏流畅、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到不同音乐作品中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的不同,从而总结出自己的音乐心得。也可以对音乐的律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会自由地飞扬。比如,在进行《第九交响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贝多芬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贝多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是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体会他的坚强,这样学生在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在为学生弹奏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通过踏步、拍掌等动作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音乐旋律,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总之,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审美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声势律动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理论和节奏旋律有重要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节奏感、视听辨别、记忆、反应、创新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49.
[2]李婷婷.声势律动,体感先行——初中音乐示范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11):17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声势律动;实践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突出声势律动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声势律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能在律动中找到音乐的美感,抚平内心焦躁的情绪,心态变得更加的细腻以及柔和。还可以利用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感受音乐美感与律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一、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
声势,乃是指将个人的身体视为乐器,依托肢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实现发声。包括双手互拍、拍打肩部、跺脚等动作。可以说,声势乃是主体用以实现对自身情感外部表达的最为直接的形式[1]。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肢体动作完成声势练习,这种教学和练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当授课教师让学生领会了声势的奥秘之后,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同时亦能够在声势练习的过程之中,实现对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律动则要求学生在进行肢体动作的过程之中,应当保证自己肢体运动的频率同音乐的节拍相一致。律动教学是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良好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声势律动可以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有效的找出问题、探讨问题和处理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范围更加全面、灵动。孔子曾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学生思维模式的灵动性对自身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后,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其思维变得灵敏,这时若出现一首熟悉的音乐就会让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其中,并随之舞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力。应用声势律动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中音调、音色以及旋律的了解和掌握,在专项活动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并能够让学生自己依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动作。久而久之,这样循环性的训练会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1.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更多的体现的是受众者的听觉体验和内心感受,而声势律动强调的是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表现出的动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旋律轻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欣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享受,并搭配合适的背景讲解和理论穿插,结合相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舞蹈意识,真正的理解音乐内涵。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存在这大大小小的差异,但音乐和舞蹈不会,他更多的体育的是感官刺激,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分析。以最近几年来风靡全球的广场舞为例,伴随着节奏感特别强的广场舞曲,大爷大妈们也包括一些年轻人,都会在统一的步伐和肢体动作中来展现对生命的热爱和活力。广场舞曲大多曲风简单明快,动听优美,且整体旋律积极向上,结合着身体四肢和腰部、臀部以及颈部的摆动,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著名的广场舞曲当属《最炫民族风》,曲风朗朗上口,舞蹈动作更是简单明了,音乐舞蹈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经过一天劳累的工作生活之后,通过广场舞可以很好的舒缓身心和放松心情,这也是声势律动最直接的体现。
2.与活动相融合,锻炼学生自身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初中生正是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时期,他们渴望课堂变得活跃、充实,往往会对枯燥的课堂产生反感心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表演而使自己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就要求老师要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实音乐课堂,使其变得丰富,在融入声势律动的同时,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可以根据一段音乐来设置自己个性化的动作,或者小组之间编制小型舞蹈进行团队比拼。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化社团,开展相应的音乐舞蹈活动,如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组建音乐小乐团,分为不同的乐手和舞蹈成员,在课下进行排练和训练,音乐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在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时积极展示。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音乐灵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释放出无穷的想象力。以著名的二胡曲《赛马》为例,如果不能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而只是结合旋律去听,那么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情景就失去了意义。音乐想象力是学生音乐灵感的源泉。学生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会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一些乐曲的休止以及起伏流畅、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到不同音乐作品中音律、节拍、节奏、音色、复调等的不同,从而总结出自己的音乐心得。也可以对音乐的律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会自由地飞扬。比如,在进行《第九交响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贝多芬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贝多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是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体会他的坚强,这样学生在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在为学生弹奏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通过踏步、拍掌等动作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音乐旋律,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总之,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审美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声势律动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理论和节奏旋律有重要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节奏感、视听辨别、记忆、反应、创新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49.
[2]李婷婷.声势律动,体感先行——初中音乐示范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