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策略
【作者】 舒作恒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中学
【正文】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等相关内容,它也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数学作为一种科学性的基础学科来教学,而忽视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学生的培养也是重点放在解题上,而不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利用初中数学培养中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数学的教育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知识不仅要植根于课本,它更应走进生活,成为学生在日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这对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一、课堂内容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不同之前的小学数学,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要求,如果不投入相应的努力,学习起来会很困难。而要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些内容来引入教学内容,对提升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帮助。如通过商品的利润、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来引入方程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轻松,更容易掌握。
(二)从生活中挖掘教学价值
很多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大量和复杂的数学计算上边,一提到数学就头疼,并没有被蕴藏在数学知识里的逻辑推理技巧和生活应用能力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其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价值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以房地产装修为例,在装修工人粉刷墙面的时候,他就需要考虑房屋内部整体的表面积,而要计算表面积,就需要对各个房间的长宽高进行测量,由于房屋内的地面和屋顶是不需要粉刷的,这就需要根据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房屋整体表面积之后再减去相应的屋顶和地面面积,这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粉刷面积,进而根据这个数值来准备粉刷原料和工具。
(三)贴近生活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为学生设计习题时,要立足于问题导向,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嵌入到数学练习题当中,让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交通规划为例,从市区A点如何快速的到达B点,并且花费最小。通过对比公交、地铁和出租车各个环节的时间效益比,从而得出最优方案,通过列方程,可以很轻松的得出答案。
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解放学生的思维枷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注重的是公式、概念和定义的讲解和推导,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僵化,课堂气氛一滩死水,这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开设数学活动课
数学的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中,它更应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中明白数学的用武之地。例如在学习体积的相应之后,可以让学生测量粮库的容量、池塘的水容量,根据台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结合城市的坐标,对台风的入侵范围和时间进行预测和推导,如果根据效益最大化来设置公交站点等等,这些课堂外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所学的课堂内容得到尽可能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巩固了知识,更让他们明白了学有所长,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大有帮助,进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将数学知识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
数学不是一门孤零零存在的学科,它同很多自然学科交叉,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将数学应用同相关学科如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知识习得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化,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综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全面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好下列工作:
(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导向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单单是为了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动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数学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以食品公司的食品储存为例,新生产的某A食品,按10元钱每公斤可以售出100袋,如果打折销售,每降低1元,可增加销量10袋,而这批食品的每天的储存费用为200元,这批食品共有a公斤,问如何定价才能使总收益最高。这种问题如果借助数学方程,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而如果靠一般的计算方法,则会耗时耗力。
(二)模型建构
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利、交通等问题可化为代数方程组等。模型建构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并且也成为社会及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奎.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策略” .广西教育,2012,41:29 .
[2] 高丽敏.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山西青年,2013,14:125 .
[3]马莉.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明.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3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数学的教育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知识不仅要植根于课本,它更应走进生活,成为学生在日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这对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一、课堂内容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不同之前的小学数学,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要求,如果不投入相应的努力,学习起来会很困难。而要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些内容来引入教学内容,对提升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帮助。如通过商品的利润、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来引入方程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轻松,更容易掌握。
(二)从生活中挖掘教学价值
很多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大量和复杂的数学计算上边,一提到数学就头疼,并没有被蕴藏在数学知识里的逻辑推理技巧和生活应用能力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其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价值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以房地产装修为例,在装修工人粉刷墙面的时候,他就需要考虑房屋内部整体的表面积,而要计算表面积,就需要对各个房间的长宽高进行测量,由于房屋内的地面和屋顶是不需要粉刷的,这就需要根据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房屋整体表面积之后再减去相应的屋顶和地面面积,这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粉刷面积,进而根据这个数值来准备粉刷原料和工具。
(三)贴近生活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为学生设计习题时,要立足于问题导向,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嵌入到数学练习题当中,让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交通规划为例,从市区A点如何快速的到达B点,并且花费最小。通过对比公交、地铁和出租车各个环节的时间效益比,从而得出最优方案,通过列方程,可以很轻松的得出答案。
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解放学生的思维枷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注重的是公式、概念和定义的讲解和推导,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僵化,课堂气氛一滩死水,这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开设数学活动课
数学的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中,它更应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中明白数学的用武之地。例如在学习体积的相应之后,可以让学生测量粮库的容量、池塘的水容量,根据台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结合城市的坐标,对台风的入侵范围和时间进行预测和推导,如果根据效益最大化来设置公交站点等等,这些课堂外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所学的课堂内容得到尽可能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巩固了知识,更让他们明白了学有所长,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大有帮助,进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将数学知识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
数学不是一门孤零零存在的学科,它同很多自然学科交叉,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将数学应用同相关学科如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知识习得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化,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综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全面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好下列工作:
(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导向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单单是为了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动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数学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以食品公司的食品储存为例,新生产的某A食品,按10元钱每公斤可以售出100袋,如果打折销售,每降低1元,可增加销量10袋,而这批食品的每天的储存费用为200元,这批食品共有a公斤,问如何定价才能使总收益最高。这种问题如果借助数学方程,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而如果靠一般的计算方法,则会耗时耗力。
(二)模型建构
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利、交通等问题可化为代数方程组等。模型建构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并且也成为社会及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奎.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策略” .广西教育,2012,41:29 .
[2] 高丽敏.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山西青年,2013,14:125 .
[3]马莉.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明.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