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作者】 徐培培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正文】 【摘 要】 关于历史的定义,是指人类社会进程的记载,不仅包括在史书、文献中明确收录的某个时间、地点所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包括通过文物古迹以及考古所能推断出的具有佐证意义的信息,还包括在社会团体,即人类群众中流传和主观存在的印象和理解。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和根本,因此要求教师对历史的概念和相关内容进行多方面整合,以史书文献等权威史料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历史研究,并分析群众主观印象部分历史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既要对历史保持一种恭敬而端正的态度,又要充满研究和质疑的精神,保证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在精心的培养中有效生成。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1.唯物史观的素养培育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同时认清教师的引导地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本质是以新的有效方式替代传统的落后模式,其首要任务便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用研究、讨论等方式更新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自由性,从而引发知识面的拓展和加深,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动力。其次,教师的关注点也应当有所转变,不仅仅再单一的从“应试”角度研究教学重点,例如应该讲解什么知识范围、哪些知识点由于是重点考试内容而要求学生必须背会等等。而是通过引导来考评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简捷、清晰且有针对性地总结出相关历史知识,传授方法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摸底,整理出各个学生对历史知识及其拓展知识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研讨习惯,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积极主动性,能够自发的进行研究讨论,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无法应用。最后,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进一步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行动方面要引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思想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用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强化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将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们通过探索的方式获得,并转变为兴趣和智慧。唯物史观培养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这种教学方法是用唯物史观对教材进行分解,因此所得出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唯物主义辩证的,具有充分的科学可信性。
2. 扎实基础知识,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事件、时间和地点,其中事件是历史的核心,但是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同样关键,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时空观念。高中时期的学生无论是时间还是能力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不便于通过大量课外读物或者参加专题活动获取历史知识,所以其学习和掌握甚至能直接接触到的历史主要来自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依靠历史教材为学生奠定基础,历史的基础知识决定了学习效果,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从而顺利地掌握和应用历史。例如国史中的时间,朝代的更替顺序,各朝代前、中、后期的节点,近代史所用的公元(前、后)和世纪、年代等;空间方面主要是各朝代的领域与现代版地图的对应,还包括古代都城及历史名城的具体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又要严格对学生进行指导纠错,保证学生学习的正确性,以便于在将来学习工作中应用。
3. 从关注史料入手,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众所周知,史料是现代人们探索历史的基本依据,以史料为载体对其进行辨析,验证史料的真实性,进而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即人们常说的“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史料,并对其进行辨析,善于质疑并进行佐证,同时善于利用各种丰富的史料来解决历史争议。同时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借助于众多的史料来构建历史事件的叙述,进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4. 明确历史概念进而对历史作出详细的解释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相关概念的解释,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历史解释能力。这个过程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进行充分、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首先,历史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基本资料,其是表述历史发展历程的核心要素。如在学习《工业革命》这段历史中,“改良蒸汽机”就是一个核心概念,其是在原有的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大大缩小了蒸汽机的体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便利,同时热能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高,为机器带来强大的动力;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实现了同其他机器的连接,蒸汽机成为了其他机器的动力系统,促进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将整个人类社会推入到“蒸汽时代”。历史概念是构成一段历史的基本元素,通过历史概念,学生对历史能够加深理解,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为后续对城市化的理解奠定基础。
5.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德治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治国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成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家国情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两者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抗日救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自己身处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应该怎么做?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勇敢地保卫国家。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中华民族近代抗击侵略的历史,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各种努力与斗争,比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等,培养现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为民族未来发展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历史事件的传授,核心素养的培育更重要,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进而培养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月刊),2017(12):31-32.
[2]王华.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45):41-42.
[3]帅文.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1.唯物史观的素养培育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同时认清教师的引导地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本质是以新的有效方式替代传统的落后模式,其首要任务便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用研究、讨论等方式更新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自由性,从而引发知识面的拓展和加深,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动力。其次,教师的关注点也应当有所转变,不仅仅再单一的从“应试”角度研究教学重点,例如应该讲解什么知识范围、哪些知识点由于是重点考试内容而要求学生必须背会等等。而是通过引导来考评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简捷、清晰且有针对性地总结出相关历史知识,传授方法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摸底,整理出各个学生对历史知识及其拓展知识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研讨习惯,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积极主动性,能够自发的进行研究讨论,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无法应用。最后,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进一步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行动方面要引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思想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用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强化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将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们通过探索的方式获得,并转变为兴趣和智慧。唯物史观培养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这种教学方法是用唯物史观对教材进行分解,因此所得出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唯物主义辩证的,具有充分的科学可信性。
2. 扎实基础知识,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事件、时间和地点,其中事件是历史的核心,但是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同样关键,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时空观念。高中时期的学生无论是时间还是能力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不便于通过大量课外读物或者参加专题活动获取历史知识,所以其学习和掌握甚至能直接接触到的历史主要来自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依靠历史教材为学生奠定基础,历史的基础知识决定了学习效果,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从而顺利地掌握和应用历史。例如国史中的时间,朝代的更替顺序,各朝代前、中、后期的节点,近代史所用的公元(前、后)和世纪、年代等;空间方面主要是各朝代的领域与现代版地图的对应,还包括古代都城及历史名城的具体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又要严格对学生进行指导纠错,保证学生学习的正确性,以便于在将来学习工作中应用。
3. 从关注史料入手,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众所周知,史料是现代人们探索历史的基本依据,以史料为载体对其进行辨析,验证史料的真实性,进而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即人们常说的“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史料,并对其进行辨析,善于质疑并进行佐证,同时善于利用各种丰富的史料来解决历史争议。同时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借助于众多的史料来构建历史事件的叙述,进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4. 明确历史概念进而对历史作出详细的解释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要注重相关概念的解释,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历史解释能力。这个过程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进行充分、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首先,历史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基本资料,其是表述历史发展历程的核心要素。如在学习《工业革命》这段历史中,“改良蒸汽机”就是一个核心概念,其是在原有的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大大缩小了蒸汽机的体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便利,同时热能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高,为机器带来强大的动力;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实现了同其他机器的连接,蒸汽机成为了其他机器的动力系统,促进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将整个人类社会推入到“蒸汽时代”。历史概念是构成一段历史的基本元素,通过历史概念,学生对历史能够加深理解,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为后续对城市化的理解奠定基础。
5.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德治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治国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成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家国情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两者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抗日救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自己身处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应该怎么做?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勇敢地保卫国家。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中华民族近代抗击侵略的历史,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各种努力与斗争,比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等,培养现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为民族未来发展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历史事件的传授,核心素养的培育更重要,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进而培养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月刊),2017(12):31-32.
[2]王华.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45):41-42.
[3]帅文.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