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地理“三结合”教学探讨

【作者】 王 雪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正文】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阐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又构成了具体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导。就目前通行的初中地理教科书而言,应当肯定其在内容设计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维度;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实证知识灌输过多而对学生的人文情怀、文明素养、应用能力培养过少。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践,试提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的“三结合”思路。
  一、初中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由于地理课程为学生从地球整体视野和国别比较视野认知中国国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因此其本身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年来,笔者与所在单位同行坚持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国情、国魂、国荣、国耻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由此就构成了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第一项结合。其具体方法是结合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两个层级单元,将历史人文要素与地形地貌因素讲授相融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激发爱国情感。
  一是在世界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通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初中地理》(四册)知识框架为例,笔者所在教学组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二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专题,进行扩展性讲解。在这一节当中,从地理学的角度概述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史,特别是标清1840年之后国土沦丧与收复的矢量图。通过感性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形成宽广的胸襟视野,从而自觉肩负起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生责任。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对于东北150万领土的丧失、外蒙古的独立等历史-地理问题感到十分震惊,这就等于为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心理与行为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再如,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学生进行和平外交政策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重点讲解中日地缘关系、东海南海形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等等,树立学生建设强大国家与和谐世界的理想与信心。又如,通过讲解太平洋诸岛的主权归属,中学生对于距离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本土距离十分遥远的岛屿主权居然属于这些西方强国感到十分惊愕,进而对于了解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历史有了强烈的兴趣,也更加痛彻地领悟到唯有国家强大才能够不受制于人的政治逻辑。
  二是在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总的思路,是在讲解国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例如,在初中地理八年级上下册教材讲授过程中,把我国的疆域、民族、气候、河流湖泊、土地资源、地理差异等内容教学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自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然对象、激活实证知识。再如,结合“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向学生讲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坚决抵制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抵制敌对分子的意识形态颠覆。在中国各个地区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家乡相关地理知识的介绍,能够提升中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也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树立起全国建设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总之,要把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论来执行。
  二、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扩展了的资源环境指标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文明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资源能源交换和生态环境互动两个基本方面。因此,笔者与所在单位同行从地球资源能源开发与自然界生态系统修复两大维度,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教育。在前一维度中,世界地理知识单元(七年级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部分,和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部分,集中表现了人类实践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重大问题。这部分内容的人文地理学色彩最为浓厚,也是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文明素养教育的最佳契机。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工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与居民日常生活来进行,启发学生用家长从事职业的资源消耗情况来思考“唯GDP模式”的弊端,用家庭成员日常开支情况来思考“消费主义”的弊端等等,从而教育学生并敦促其家长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绿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生态文明教育又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在相互贯通。例如,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谈判中,围绕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排放权)的博弈表明,气候问题与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工业化问题、国家现代化等问题内在相关。这些形式上是地理学的知识内容,其实包含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就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视野和认识水平。在后一维度中,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等章节,集中表现了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生态反应问题。这部分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密切相关,是对初中生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例如,用生态学当中“饮水池与排污池不可并用”的经典案例,启发学生领会只有善待环境才能得到环境善待的原理;组织学生就2014?2016年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严峻问题,思考和讨论自然界环境修复能力的限度与人类活动的调整方向,特别是从所在家庭做起,杜绝焚烧秸秆和冥纸祭祀的因袭等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风土人情差异极大,各地区在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教育。例如,在华北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重工业密集的特点讲解空气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大河流域,可以结合河水污染与物种濒危等事实来讲解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西北地区,可以强化绿化重要性的教育等等。
  三、初中地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近年来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与高水平素质教育的标准相对照还存在很大差距。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第三项结合,也即最终落脚点,是教学活动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这项工作当中,笔者及所在单位同行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锻炼学生学用相长的能力素质。首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学习与假期旅行心得撰写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以文学写作、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见闻并抒发感想,以此为平台将语文、外语、地理以及第二课堂学习融会贯通,把兴趣开发、能力培养、知识记忆和原理运用统一起来。经验证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就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其次,组织学生参观见学和调查研究,实地了解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各个产业部门的环保责任,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宣传普及。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科组立足于教材框架而又不限于教材内容,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战略思想及时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引导学生紧密追踪党的创新理论前沿发展。再次,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第二课堂,通过文献阅读、演讲辩论、模型制作、物理化学试验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把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打造成素质教育的优势平台。在目前的学科体制当中,由于中考和高考升学等目标的牵引,地理、生理等课程受重视的程度不高,然而这些知识内容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这里,我们还要提出一项建设性意见,就是将地理、艺术、体育、美术等课程同样纳入考学内容体系,从而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壁垒,更好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球、海陆、气候等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高尚情操、保护生态文明习惯、学以致用能力素养的重要使命。本文提出的“三结合”方案只是一个初步探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促进广大同仁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2]肖安宝,王磊.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论略——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谈起[J].长白学刊,2016(03).
  [3]孔扬,于姗.天地悠悠人生若何——读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J].解放军理论学习,2016(02).
  [4][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新华社通讯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6]樊杰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7]樊杰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8][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