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方云秀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小学
【正文】 【摘 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积累体育知识和提高运动技能。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有效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竞争力水平,教育部在2014年4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的课程改革从国家的层面不断向校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究核心素养的概念,认清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旨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探索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最为关键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品格、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知识与技能、运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体育训练和积累才可以达到其核心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进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运动能力是身体活动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具体表现,其不仅是所有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关键能力。其次,健康行为综合反映了个体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状况,主要体现为运动习惯、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最后,体育品德主要涉及体育品格、道德和精神,其丰富和充实了小学体育学科的内涵,充分彰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塑造。
2、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增强体育运动能力运动能力
主要包括跑、跳、踢、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其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并将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纳入小学核心素养培养和考核体系。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合理引进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垫球教学时,应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解技术要领,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随后教师再将学生分组,男女各一人组成小组开展练习,即一个抛球,另一个垫球,男女合作完成排球垫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在场地上进行巡视,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正。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动作的整齐划一,而应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而使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保持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2.2积累体育运动知识
小学体育教学涉及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包含十分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教育和熏陶。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加强体育知识、健康行为的渗透,帮助学生积累体育知识,使学生得以更好地指导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例如,当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由于篮球运动较为激烈,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并着重介绍热身运动的规范和益处。当学生在课堂上参加完篮球训练之后,教师应在课堂放松环节向学生讲解篮球训练之后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得以增强,逐步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体育知识,可以尝试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分解,然后在每堂课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链,进而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的积累得以强化。
2.3规范学生体育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通常指的是学生对于各种体育运动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能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发育中的身体更加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体育技能,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保护自己,防止身体受到损伤。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规范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加强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纠正错误动作。当然,教师在动作示范讲解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位置,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规范动作的示范。例如,教师在开展跳跃运动技能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跳上、跳下的动作,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跳跃运动,然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同时搭配语言的讲解,使学生得以在观察中正确掌握相关动作要领,进而不断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规范性。在动作示范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跳跃运动训练,并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而使学生掌握规范的体育技能。
2.4培养学生体育品格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还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强壮的体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品格。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对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相背离。因此,在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生体育品格的提升,引导学生文明参与体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品格。例如,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由于小学生体能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而其他小学生发现后并不会纠正他的错误,而是会取笑他,一旦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仅要对此类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批评,而且还应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组织班级学生共同为体能不太好的学生鼓掌加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小学体育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要素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凯.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7)
[2]缪虎.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三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
[3]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
【关键词】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竞争力水平,教育部在2014年4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的课程改革从国家的层面不断向校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究核心素养的概念,认清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旨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探索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最为关键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品格、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知识与技能、运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体育训练和积累才可以达到其核心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进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运动能力是身体活动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具体表现,其不仅是所有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关键能力。其次,健康行为综合反映了个体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状况,主要体现为运动习惯、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最后,体育品德主要涉及体育品格、道德和精神,其丰富和充实了小学体育学科的内涵,充分彰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塑造。
2、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增强体育运动能力运动能力
主要包括跑、跳、踢、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其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并将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纳入小学核心素养培养和考核体系。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合理引进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垫球教学时,应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解技术要领,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随后教师再将学生分组,男女各一人组成小组开展练习,即一个抛球,另一个垫球,男女合作完成排球垫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在场地上进行巡视,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正。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动作的整齐划一,而应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而使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保持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2.2积累体育运动知识
小学体育教学涉及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包含十分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教育和熏陶。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加强体育知识、健康行为的渗透,帮助学生积累体育知识,使学生得以更好地指导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例如,当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由于篮球运动较为激烈,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并着重介绍热身运动的规范和益处。当学生在课堂上参加完篮球训练之后,教师应在课堂放松环节向学生讲解篮球训练之后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得以增强,逐步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体育知识,可以尝试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分解,然后在每堂课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链,进而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的积累得以强化。
2.3规范学生体育技能
体育运动技能通常指的是学生对于各种体育运动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能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发育中的身体更加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体育技能,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保护自己,防止身体受到损伤。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规范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加强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纠正错误动作。当然,教师在动作示范讲解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位置,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规范动作的示范。例如,教师在开展跳跃运动技能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跳上、跳下的动作,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跳跃运动,然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同时搭配语言的讲解,使学生得以在观察中正确掌握相关动作要领,进而不断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规范性。在动作示范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跳跃运动训练,并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而使学生掌握规范的体育技能。
2.4培养学生体育品格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还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强壮的体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品格。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对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相背离。因此,在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生体育品格的提升,引导学生文明参与体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品格。例如,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由于小学生体能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而其他小学生发现后并不会纠正他的错误,而是会取笑他,一旦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仅要对此类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批评,而且还应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组织班级学生共同为体能不太好的学生鼓掌加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小学体育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要素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凯.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7)
[2]缪虎.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三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
[3]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