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指南背景下提高幼儿生活活动教育质量策略
【作者】 黄珠平
【机构】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生活教育对幼儿思维认知、行为能力培养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幼儿园教师会依据行为规范对幼儿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进行指导,并营造学习区域,来丰富幼儿生活活动,起到思维开发、能力锻炼的效果。如何更有效的提升自身引导、组织能力,是每一位幼师都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探讨教师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幼儿;生活活动;策略;质量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形成,是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观察幼儿日常行为需要,为其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有趣、更安全的生活活动环境、区域活动材料、一日活动设计等。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一次次活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沟通引导、作品分析等六项基本能力。
一、幼儿生活活动教育现状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判断力,与人沟通,自我表达能力及身体素质都已都得到了一定锻炼,但又不像大班幼儿那般运用熟练。所以幼儿中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活活动教育中,环境营造、区域教学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幼儿园在此类活动的设置中,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
(一)教师观察不到位,减淡幼儿参与兴趣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即是陪伴者,又是引导者、监护者,是离幼儿最近的人,因此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不亚于其父母。但一些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却表现的过于死板,不能很好的观察和记录幼儿生活过程。主要体现在生活活动行为指导中,有些教师更关注幼儿是否按照要求来做一些动作,而没有探究幼儿内心需要。这种观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体现教学交互性,让幼儿活动参与变得较为被动。
(二)活动记录不完整,缺乏幼儿行为分析材料
按照《新纲要》的指示,教师应按照幼儿身体发展、情感形成需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融入一些科普类、语言类、体育类游戏活动,来增长幼儿见闻,并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在此类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是引导者、监护者,而不是记录者、观察者。虽然教师会在一天活动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但回忆往往较为模糊,回忆点也不够综合全面,这样会以后降低教学设计、生活引导的针对性。因为一些幼儿性格天生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对于此类幼儿,教师更应该从日常活动记录点滴入手,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勇于表达自己。
(三)“保教结合”认知误差,幼儿缺乏能力锻炼
由于幼儿年级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尤其是刚从小班升到中班的幼儿,反应力、行动力都较弱,不能很快适应中班生活活动要求。一些教师会过度进行“保教结合”,变成“一手包办”。导致幼儿对于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不用进行太多思考,这样会影响幼儿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一日活动中,遇到困难,幼儿也不会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直接向教师求助,还会抱怨老师为什么不多帮助自己,不利于其责任感培养。而且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也深感疲倦,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面对后来的工作。
二、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环境营造,灵活改善学风
环境营造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教师会通过墙面装饰、手工设计来刺激幼儿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其效果也是广受好评。教师不妨优化环境营造手段,让其不仅可以带动幼儿主动思考,还能规范幼儿日常行为,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生活小组,合理分配人数,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当五天的生活小组长。并且细分生活小组长的权力,第一是要给全小组做好表率,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是帮助教师监督其他幼儿的生活行为,并在其犯错时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在生活区内加入评分榜,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表现良好时,才能得到大红花,而单独表现好只能的小红花,十枚小红花抵一枚大红花。加强幼儿间互相监督、互相协作意识,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感。这种做法可以分担教师管理压力,使每位幼儿都是小老师。
(二)改善活动制度,助力幼儿提高
一日活动,由于活动安排较为丰富,临时状况发生概率较大,教师往往分身乏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观察记录。因此应对一日活动制度进行合理改善,来增加教师时间的灵活性。首先教师在进行活动引导前,应该先进行幼儿分组,并挑选组长,接下来向幼儿介绍今日活动流程,让幼儿熟悉每个活动环节名称,并且邀请小组长协助管理。这样在游戏活动快结束时,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助,分担教师压力。由于幼儿已提前得知活动流程,因此在过渡阶段也可以提前为下一项活动做做准备,而不是乱成一团,互相嬉戏。
(三)结合活动反思,进行有效引导
通过前两步,提高幼儿主观能动性,积累幼儿教学素材,接下来就该教师上场仔细观察幼儿活动并进行反思,确保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加合理科学。如在植物教学活动“种子快長大”中,一开始幼儿对于种子栽种、发芽、成长的过程比较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就没有多少幼儿还担心种子的成长情况了,教师对此应该先进行调查,再分析原因,进行改善。因为种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幼儿对此失去探究兴趣也比较合理,教师可以为幼儿发放“种子成长周记录卡”,让幼儿每周为种子浇水,观察生长情况,画出生长轨迹。并在科普区域放置一些有关植物生长过程的绘本、挂图、童话故事、视频等。拓展幼儿知识面,并且增加对于植物的观察角度,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对事物思考的连贯性。
随着新纲要对教师要求的提升,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意识到了观察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就要仔细观察幼儿点滴,并做好记录,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生活活动,并增加幼师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郑礼平.关注幼儿生活,提升幼儿园健康教育质量[J].学周刊,2019(10):18-20.
[2]王佳丽.实践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07):23-25.
[3]吕碧芳.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幼儿生活活动的有效组织[J].江西教育,2019(04):82.
【关键词】 幼儿;生活活动;策略;质量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形成,是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观察幼儿日常行为需要,为其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有趣、更安全的生活活动环境、区域活动材料、一日活动设计等。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一次次活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沟通引导、作品分析等六项基本能力。
一、幼儿生活活动教育现状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判断力,与人沟通,自我表达能力及身体素质都已都得到了一定锻炼,但又不像大班幼儿那般运用熟练。所以幼儿中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活活动教育中,环境营造、区域教学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幼儿园在此类活动的设置中,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
(一)教师观察不到位,减淡幼儿参与兴趣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即是陪伴者,又是引导者、监护者,是离幼儿最近的人,因此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不亚于其父母。但一些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却表现的过于死板,不能很好的观察和记录幼儿生活过程。主要体现在生活活动行为指导中,有些教师更关注幼儿是否按照要求来做一些动作,而没有探究幼儿内心需要。这种观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体现教学交互性,让幼儿活动参与变得较为被动。
(二)活动记录不完整,缺乏幼儿行为分析材料
按照《新纲要》的指示,教师应按照幼儿身体发展、情感形成需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融入一些科普类、语言类、体育类游戏活动,来增长幼儿见闻,并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在此类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是引导者、监护者,而不是记录者、观察者。虽然教师会在一天活动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但回忆往往较为模糊,回忆点也不够综合全面,这样会以后降低教学设计、生活引导的针对性。因为一些幼儿性格天生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对于此类幼儿,教师更应该从日常活动记录点滴入手,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勇于表达自己。
(三)“保教结合”认知误差,幼儿缺乏能力锻炼
由于幼儿年级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尤其是刚从小班升到中班的幼儿,反应力、行动力都较弱,不能很快适应中班生活活动要求。一些教师会过度进行“保教结合”,变成“一手包办”。导致幼儿对于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不用进行太多思考,这样会影响幼儿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一日活动中,遇到困难,幼儿也不会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直接向教师求助,还会抱怨老师为什么不多帮助自己,不利于其责任感培养。而且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也深感疲倦,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面对后来的工作。
二、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环境营造,灵活改善学风
环境营造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教师会通过墙面装饰、手工设计来刺激幼儿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其效果也是广受好评。教师不妨优化环境营造手段,让其不仅可以带动幼儿主动思考,还能规范幼儿日常行为,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生活小组,合理分配人数,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当五天的生活小组长。并且细分生活小组长的权力,第一是要给全小组做好表率,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是帮助教师监督其他幼儿的生活行为,并在其犯错时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在生活区内加入评分榜,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表现良好时,才能得到大红花,而单独表现好只能的小红花,十枚小红花抵一枚大红花。加强幼儿间互相监督、互相协作意识,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感。这种做法可以分担教师管理压力,使每位幼儿都是小老师。
(二)改善活动制度,助力幼儿提高
一日活动,由于活动安排较为丰富,临时状况发生概率较大,教师往往分身乏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观察记录。因此应对一日活动制度进行合理改善,来增加教师时间的灵活性。首先教师在进行活动引导前,应该先进行幼儿分组,并挑选组长,接下来向幼儿介绍今日活动流程,让幼儿熟悉每个活动环节名称,并且邀请小组长协助管理。这样在游戏活动快结束时,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助,分担教师压力。由于幼儿已提前得知活动流程,因此在过渡阶段也可以提前为下一项活动做做准备,而不是乱成一团,互相嬉戏。
(三)结合活动反思,进行有效引导
通过前两步,提高幼儿主观能动性,积累幼儿教学素材,接下来就该教师上场仔细观察幼儿活动并进行反思,确保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加合理科学。如在植物教学活动“种子快長大”中,一开始幼儿对于种子栽种、发芽、成长的过程比较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就没有多少幼儿还担心种子的成长情况了,教师对此应该先进行调查,再分析原因,进行改善。因为种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幼儿对此失去探究兴趣也比较合理,教师可以为幼儿发放“种子成长周记录卡”,让幼儿每周为种子浇水,观察生长情况,画出生长轨迹。并在科普区域放置一些有关植物生长过程的绘本、挂图、童话故事、视频等。拓展幼儿知识面,并且增加对于植物的观察角度,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对事物思考的连贯性。
随着新纲要对教师要求的提升,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意识到了观察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就要仔细观察幼儿点滴,并做好记录,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生活活动,并增加幼师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郑礼平.关注幼儿生活,提升幼儿园健康教育质量[J].学周刊,2019(10):18-20.
[2]王佳丽.实践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07):23-25.
[3]吕碧芳.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幼儿生活活动的有效组织[J].江西教育,2019(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