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政治引入时事教学的思考
【作者】 袁徐铭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正文】 【摘 要】 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社会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教师有效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有:利用时政,导入新课;活用时政,开阔视野;关注时政,形成意识;融入时政,培养情怀。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德育;核心素养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出,学校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实践,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社会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将社会时事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基本形势,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能力、法治意识及科学精神。将高中政治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其内化,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将高中政治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利用时政,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利用时事政治进行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切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更快地融入课堂。
例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带一路”相关内容作为课堂导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搜集“一带一路”上常出现的我国的一些商品,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外国企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结合这些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事物谈谈其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当今世界经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等。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让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是經济全球化。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工作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解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够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教师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进行课堂导入,能够促进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
教师利用时政进行课堂导入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与本节课内容有直接的联系,而且要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二、活用时政,开阔视野
近年来的高考政治命题显示,命题方向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与知识点有关的时政,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师通过对时政的分析,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活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之后参加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时政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分析问题。由于本节课涉及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很多内容与历史学科重叠,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为四组,并给其分配四个主题:第一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多样化组成,第三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代表,第四组的主题是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然后,让各组学生围绕本组的主题收集和整理相关课外资料,并采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形成文字性报告,最后各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完成以上教学过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时政素材:一方面,我国如今已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建立数百所孔子学院和上千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和课堂中,许多外国人积极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包括古诗词等。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年轻人迷恋韩剧、日漫,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漫不经心。对此,请学生们在课堂上结合这些素材谈一谈如何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再创辉煌。
教师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知识后,又采用时政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三、关注时政,形成意识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两项素养对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去碰触道德的底线。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渗透相关事件,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成为一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公民。
例如,在“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的一些案例。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抛出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解读,以及党中央反腐的具体案例。紧接着,在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后再将案例提出,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案情。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与材料围绕主题“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不能违背哪些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加具体地意识到每个公民个体的权利与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教学,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廉洁自律”的种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后无论走到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廉洁清正,不可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本课中条文性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适当地加入时事政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完整。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明辨是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小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时事政治运用探析[J].教书育人,2017(06):93-95.
[2]钟志强.提高高中时事政治应用效果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5):15-17.
[3]郑云斌.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1-83.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德育;核心素养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出,学校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实践,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社会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将社会时事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基本形势,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能力、法治意识及科学精神。将高中政治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其内化,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将高中政治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利用时政,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利用时事政治进行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切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更快地融入课堂。
例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带一路”相关内容作为课堂导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搜集“一带一路”上常出现的我国的一些商品,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外国企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结合这些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事物谈谈其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当今世界经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等。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让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是經济全球化。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工作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解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够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教师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进行课堂导入,能够促进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
教师利用时政进行课堂导入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与本节课内容有直接的联系,而且要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二、活用时政,开阔视野
近年来的高考政治命题显示,命题方向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与知识点有关的时政,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师通过对时政的分析,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活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之后参加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时政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分析问题。由于本节课涉及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很多内容与历史学科重叠,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为四组,并给其分配四个主题:第一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多样化组成,第三组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代表,第四组的主题是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然后,让各组学生围绕本组的主题收集和整理相关课外资料,并采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形成文字性报告,最后各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完成以上教学过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时政素材:一方面,我国如今已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建立数百所孔子学院和上千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和课堂中,许多外国人积极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包括古诗词等。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年轻人迷恋韩剧、日漫,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漫不经心。对此,请学生们在课堂上结合这些素材谈一谈如何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再创辉煌。
教师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知识后,又采用时政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三、关注时政,形成意识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两项素养对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去碰触道德的底线。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渗透相关事件,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成为一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公民。
例如,在“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的一些案例。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抛出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解读,以及党中央反腐的具体案例。紧接着,在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后再将案例提出,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案情。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与材料围绕主题“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不能违背哪些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加具体地意识到每个公民个体的权利与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教学,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廉洁自律”的种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后无论走到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廉洁清正,不可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本课中条文性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适当地加入时事政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完整。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明辨是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小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时事政治运用探析[J].教书育人,2017(06):93-95.
[2]钟志强.提高高中时事政治应用效果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5):15-17.
[3]郑云斌.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