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李晓秀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科技发展成果辅助教学,让数学提升效益,更好发服务于学生发展。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增质手段,能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作为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前导,教育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很多学科发展基础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血脉相连;作为数学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教育,也从信息技术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来辅助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坛,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PC机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深争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再比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在课一开始我就演示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接着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除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有七个善良的小矮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呢?(出示身高,指名读数)那他们谁高谁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他们身高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引入新课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从疑问开始,又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教学难点
电化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的方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 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右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度——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直观形象生动,学生亲历了圆的变化过程,对比变化前后的对比,直观地感受到了圆的半径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圆弧变成长方形的长。这样就把一个未知图形的面积就转化成了已学长方形的面积,把转化思想淋漓尽致的传授给了学生,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知识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平台,加强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或者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其效果直接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其知识内化,形成数学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要把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巩固练习,让他们在数学实践中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音信号稍终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并且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总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更让数学教学有了质的提升。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但是,要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这样才能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北荣,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11年。
[2]祝永良、王艳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2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作为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前导,教育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很多学科发展基础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血脉相连;作为数学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教育,也从信息技术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来辅助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坛,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PC机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深争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再比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在课一开始我就演示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接着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除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有七个善良的小矮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呢?(出示身高,指名读数)那他们谁高谁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他们身高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引入新课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从疑问开始,又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教学难点
电化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的方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 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右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度——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直观形象生动,学生亲历了圆的变化过程,对比变化前后的对比,直观地感受到了圆的半径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圆弧变成长方形的长。这样就把一个未知图形的面积就转化成了已学长方形的面积,把转化思想淋漓尽致的传授给了学生,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知识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平台,加强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或者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其效果直接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其知识内化,形成数学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要把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巩固练习,让他们在数学实践中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音信号稍终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并且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总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更让数学教学有了质的提升。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但是,要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这样才能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北荣,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11年。
[2]祝永良、王艳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