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沈 悦
【机构】 新疆伊宁市第十八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计算机课已改名为信息技术课,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本文围绕如何使初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归纳性地阐述了几种关于教学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把握好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小学五年也没摸过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玩几个精心设计的小游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让学生完成目标,参与主动学习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显现教育成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努力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一个目标达到了再布置新的任务。例如:能在WORD中输入中英文字和进行简单段落排版后,就提出如何进行图文(含艺术字)混合排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逐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乐趣。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制定合适的任务,尽量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理论用于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用电子表格要求学生制作课表,用画图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用自选图形设计班徽,用艺术字设计班训,用WORD知识编辑排版班报,用网络搜索功能查找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内容,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电脑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flash动画时,可比喻“场景”为一唱戏的舞台,元件比喻成演员,演员在没出场时,在休息室中,那“库”就是休息室。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玉林;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透视”及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2]赵发毅;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3]张志华;激情引趣,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14期
[4]王建凤;打破寄生优化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4期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把握好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小学五年也没摸过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玩几个精心设计的小游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让学生完成目标,参与主动学习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显现教育成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努力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一个目标达到了再布置新的任务。例如:能在WORD中输入中英文字和进行简单段落排版后,就提出如何进行图文(含艺术字)混合排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逐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乐趣。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制定合适的任务,尽量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理论用于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用电子表格要求学生制作课表,用画图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用自选图形设计班徽,用艺术字设计班训,用WORD知识编辑排版班报,用网络搜索功能查找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内容,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电脑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flash动画时,可比喻“场景”为一唱戏的舞台,元件比喻成演员,演员在没出场时,在休息室中,那“库”就是休息室。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玉林;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透视”及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2]赵发毅;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3]张志华;激情引趣,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14期
[4]王建凤;打破寄生优化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