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 阳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学生;研究性学习;发展;个性
新的一轮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着洋溢爱心,富有创意,“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人性化地理课堂教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为了中华民族21世纪的振兴和发展,为了培养未来的新型建设人才,我们必须提高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认识,因为这是一门为了学生明天的课程。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以下体会:
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产生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 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给学生提问的自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嘲笑打击,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个于是当的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第二,给学生选题的自由。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课题,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
第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此外还有: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台风韦伯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沈阳市街道名称的特点,假如我是沈阳市长等等,均可联系时事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交通运输”一节时,我布置学生调查沈阳市的交通设施及交通状况,结果分组调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为课堂学习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教师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由细河整治想到的、澳大利亚的苍蝇、农民大量涌进城市是喜是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等,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即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为学生认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如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素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可今年春末几天的连续阴雨,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缓解旱情的喜悦,反而使小麦、果树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给齐鲁大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巨额损失。这究竟为什么?当这一问题提出时,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但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终于弄清了这场连绵多日的春雨给已活跃生长的植物带来的罕见的冻害影响,加深了对北方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倒春寒的认识,从而充分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步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地理事物,即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是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是我们教改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具有丰富而独有的许多素质教育价值。这种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十分宽松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发散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但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 广西教育出版社。
[3]应俊峰:《研究性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学生;研究性学习;发展;个性
新的一轮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着洋溢爱心,富有创意,“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人性化地理课堂教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为了中华民族21世纪的振兴和发展,为了培养未来的新型建设人才,我们必须提高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认识,因为这是一门为了学生明天的课程。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以下体会:
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产生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 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给学生提问的自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嘲笑打击,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个于是当的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第二,给学生选题的自由。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课题,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
第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此外还有: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台风韦伯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沈阳市街道名称的特点,假如我是沈阳市长等等,均可联系时事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交通运输”一节时,我布置学生调查沈阳市的交通设施及交通状况,结果分组调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为课堂学习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教师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由细河整治想到的、澳大利亚的苍蝇、农民大量涌进城市是喜是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等,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即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为学生认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如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素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可今年春末几天的连续阴雨,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缓解旱情的喜悦,反而使小麦、果树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给齐鲁大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巨额损失。这究竟为什么?当这一问题提出时,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但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终于弄清了这场连绵多日的春雨给已活跃生长的植物带来的罕见的冻害影响,加深了对北方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倒春寒的认识,从而充分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步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地理事物,即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是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是我们教改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具有丰富而独有的许多素质教育价值。这种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十分宽松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发散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但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 广西教育出版社。
[3]应俊峰:《研究性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