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作者】 邓远梅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第一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的双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活动方式进行阐述,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提高科学学习效果。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去全部参与学习中,是教师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1、小学数学学生活动方式
  小学数学学生活动进行过程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若想展示学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需要对组织方式与活动形式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方法,以此教学有效性。
  首先,组织方式。组织方式就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基础等内容,让师生在一定的要求下完成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班级探究是比较常见的组织形式。其中班级活动,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中,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这一活动方式,具有便于组织、管理的优势,小组合作,则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互相帮助意识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该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思维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其次,活动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数学教材中知识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活动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如数学游戏、制作与操作、社会实践调研等等,都可以作为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之时,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个性,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组织策略
  2.1立足学生生活,创建学习情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活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景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设计更加真实,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实践应用。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计情景,让学生在情景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探究课本知识。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的,最近呢我想购买一辆自行车、一台电视和一个饮水机。我通过网络资料与实际调查后,决定购买一辆价值为104元的自行车,其电视机的价格是饮水机的12倍,那你认为我要购买这些价值的物品,一共需要带多少钱呢?让学生设计情景后,则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分析一共需要多少钱。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出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再计算价格。生活情景应用,可以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使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提升。
  2.2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学习的载体,利用该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形成的重要时期。问题情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中知识点或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问题情景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分析,避免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影响学生解题效率。以《认识图形》为例,学习课本知识后,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胎是圆形的,不是正方形的呢?为什么我国大部分建筑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如果是圆形的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为什么有的凳子下边会有一个三角形呢?作用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结合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点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夯实学习基础。
  2.3多媒体设备应用,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将课本知识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在多种感官感受下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因此爱上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将课本知识传递下来,忽略学生学习规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状态。应用该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圆柱和圆锥》内容为例,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圆锥、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空间几何体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圆锥、圆柱面积与体积计算方式。因为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过正方体、长方体体积面积计算内容,有一定的学习经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结合视频播放内容,探究课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会发生碰撞,对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
  2.4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提高课本知识学习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奇妙的感觉,并爱上数学学习。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与数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以正方体和长方体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这两个几何体是如何构成,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堂讨论后,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教学模型呈现出来,并将此分解成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组成。当学生对两个几何图形组成有初步认识后,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展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几何体的结构与性质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数学课堂学生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在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情景、问题情景、多媒体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研究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动手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德霞.关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74.
  [2]陈秋云.解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13-114.
  [3]杨艳.基于创新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策略[J].名师在线,2018(16):25-26.
  [4]陈飞.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8(16):132-133.
  [5]陈美华.让学生主体在数学阅读中行稳致远——浅析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