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 张 翔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甘庄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愈发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它也成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让提高课堂效率有依可循。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成为课堂教师乃至高校师生共同探讨的潮流话题。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愈发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它也成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让提高课堂效率有依可循。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一、转变教师观念,互换角色,还学生自主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结构的掌控者,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突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步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无从问“为什么”的盲目、机械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转变“教师中心”的观念,与学生互换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支配者,让孩子会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力争将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
二、创造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不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当这种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形成时,学生不会再觉得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而更多的是自发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查缺补漏。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组长组织把关的教学形式,运用一节课的时间创设让孩子自由发表建议,自主畅所欲言的空间。在组长的高效组织下,他们有的将喜欢的故事、动画搬到了小组内;有的创编了自认为合理的故事情节内容;有的甚至自编自导,天马行空,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在本次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第二节课编起童话来得心应手,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增强了自信心,部分孩子下课后还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学习写作文就好了。”由这节课的启示,我又将关于写人的作文交给他们讨论,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享受着老师、同伴表扬带来的快乐,不断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兴趣、毅力一并抓,内化自主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否主动积极参与的重要心理动机,缺少兴趣如味同嚼蜡,同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有一颗毅力的心。三年级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字词量增大、句子难度加深,开始接触作文,这对于遇见困难就退缩的孩子来说,兴趣再大也无法让其向前。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双方以共同的目标来督促孩子,激发兴趣的同时、逐渐培养毅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鼓励设疑,疑中生趣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疑问驱使下,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索新知,解答疑难问题的意愿,教师要抓好契机点,顺应孩子的需要,对课堂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肯定学生,不否定任何一个孩子,让问题引导其自主学习,主动发问,让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因质疑解疑变得活跃生趣,在不断探索中产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2、关注全体,及时表扬
人总喜欢受到赞美,来自别人真诚的表扬、赞许是我们成长中的催化剂,生活因赞美而光彩夺目,亮丽光鲜,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更会因自己的一点点进步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赞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赞美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经常不受到老师表扬,学习成绩一般或是学习不理想的孩子,他们更希望被关注、鼓励,受到赞美。赞美的措辞很多:“你真聪明”、“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在课堂上你可比昨天发言积极了,学习就该这样”、“你的字写得像你一样漂亮,真棒!……”表扬的力量不可忽略,这学期我们班新转入一名来自山区的孩子,他基础较差,对语文的有些知识点一窍不通,处于班上倒数的位置,开学的第一天他成了我关注的对象。他原本是一个开朗,听话的男孩子,由于在山区时落下的知识太多,刚开始在课堂上除了发呆就无所事事,很令人担心。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爷爷很在意他的学习,课后作业在爷爷的教导下虽然能按时完成但质量一直不高。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多与教师联系,多发掘孩子的优点并进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爷爷当即满心欢喜地应允。慢慢地,通过努力,他爱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再也没有发呆,家庭作业质量也越来越高,人愈发的自信,期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不歧视任何一个后进生,优秀生是“夸”出来的,同样后进生也当拥有同等的夸赞。
3、教法学法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不爱学,甚至厌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的设定,根据本班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和学习的习惯来设定。
以本班学期为例,比起独自一人默默思考,学生们更偏向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课堂的学习目标,通过团体的合作与互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带动彼此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起来。
四、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强化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局限于短暂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应该这样做:
1.自主阅读,有效规划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吸收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轻松不少。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目前的信息社会里显得尤其重要,不仅有效提高课内语文学习,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因此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扎在中外名著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是这样培养其课外阅读的:首先减少书面练习,增加课外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制定每天至少读30分钟课外书的计划,内容不限,要求弄清故事的内容,大致能复述精彩环节,要将精彩的好词好句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最后由家长督促阅读时间,用签字的方式告诉教师阅读时间的多少,教师检查阅读笔记,家校联手促进孩子共同成长。
2.认真对待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通过自学与预习,可以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吸收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的目标,在课堂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而对于小学生来讲,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
透过长期预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形之下逐渐发现属于自我的学习方法,以适合自我的方式方法突破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不断体会和感受到学习上成功的乐趣,并以这些不断的成功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3.自我复习,温故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就能对自己的自主性学习作出合理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回顾,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与缺陷,以此进行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7(08):18-20.
[2]周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语文天地,2018(05):75-77.
[3]郑天仪.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9(06):31-33.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成为课堂教师乃至高校师生共同探讨的潮流话题。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愈发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它也成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让提高课堂效率有依可循。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一、转变教师观念,互换角色,还学生自主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结构的掌控者,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突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步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无从问“为什么”的盲目、机械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转变“教师中心”的观念,与学生互换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支配者,让孩子会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力争将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
二、创造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不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当这种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形成时,学生不会再觉得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而更多的是自发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查缺补漏。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组长组织把关的教学形式,运用一节课的时间创设让孩子自由发表建议,自主畅所欲言的空间。在组长的高效组织下,他们有的将喜欢的故事、动画搬到了小组内;有的创编了自认为合理的故事情节内容;有的甚至自编自导,天马行空,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在本次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第二节课编起童话来得心应手,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增强了自信心,部分孩子下课后还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学习写作文就好了。”由这节课的启示,我又将关于写人的作文交给他们讨论,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享受着老师、同伴表扬带来的快乐,不断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兴趣、毅力一并抓,内化自主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否主动积极参与的重要心理动机,缺少兴趣如味同嚼蜡,同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有一颗毅力的心。三年级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字词量增大、句子难度加深,开始接触作文,这对于遇见困难就退缩的孩子来说,兴趣再大也无法让其向前。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双方以共同的目标来督促孩子,激发兴趣的同时、逐渐培养毅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鼓励设疑,疑中生趣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疑问驱使下,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索新知,解答疑难问题的意愿,教师要抓好契机点,顺应孩子的需要,对课堂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肯定学生,不否定任何一个孩子,让问题引导其自主学习,主动发问,让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因质疑解疑变得活跃生趣,在不断探索中产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2、关注全体,及时表扬
人总喜欢受到赞美,来自别人真诚的表扬、赞许是我们成长中的催化剂,生活因赞美而光彩夺目,亮丽光鲜,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更会因自己的一点点进步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赞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赞美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经常不受到老师表扬,学习成绩一般或是学习不理想的孩子,他们更希望被关注、鼓励,受到赞美。赞美的措辞很多:“你真聪明”、“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在课堂上你可比昨天发言积极了,学习就该这样”、“你的字写得像你一样漂亮,真棒!……”表扬的力量不可忽略,这学期我们班新转入一名来自山区的孩子,他基础较差,对语文的有些知识点一窍不通,处于班上倒数的位置,开学的第一天他成了我关注的对象。他原本是一个开朗,听话的男孩子,由于在山区时落下的知识太多,刚开始在课堂上除了发呆就无所事事,很令人担心。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爷爷很在意他的学习,课后作业在爷爷的教导下虽然能按时完成但质量一直不高。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多与教师联系,多发掘孩子的优点并进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爷爷当即满心欢喜地应允。慢慢地,通过努力,他爱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再也没有发呆,家庭作业质量也越来越高,人愈发的自信,期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不歧视任何一个后进生,优秀生是“夸”出来的,同样后进生也当拥有同等的夸赞。
3、教法学法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不爱学,甚至厌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的设定,根据本班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和学习的习惯来设定。
以本班学期为例,比起独自一人默默思考,学生们更偏向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课堂的学习目标,通过团体的合作与互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带动彼此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起来。
四、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强化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局限于短暂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应该这样做:
1.自主阅读,有效规划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吸收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轻松不少。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目前的信息社会里显得尤其重要,不仅有效提高课内语文学习,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因此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扎在中外名著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是这样培养其课外阅读的:首先减少书面练习,增加课外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制定每天至少读30分钟课外书的计划,内容不限,要求弄清故事的内容,大致能复述精彩环节,要将精彩的好词好句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最后由家长督促阅读时间,用签字的方式告诉教师阅读时间的多少,教师检查阅读笔记,家校联手促进孩子共同成长。
2.认真对待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通过自学与预习,可以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吸收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的目标,在课堂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而对于小学生来讲,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
透过长期预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形之下逐渐发现属于自我的学习方法,以适合自我的方式方法突破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不断体会和感受到学习上成功的乐趣,并以这些不断的成功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3.自我复习,温故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就能对自己的自主性学习作出合理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回顾,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与缺陷,以此进行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7(08):18-20.
[2]周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语文天地,2018(05):75-77.
[3]郑天仪.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9(0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