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借力“一师一优课”有效促进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作者】 张 娟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一师一优课”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而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让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好一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课。但在活动实施当中还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问题形成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策略。本文阐述了借力“一师一优课”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在对广大教师开展“一师一课”活动有所借鉴和指导价值的同时,为学校、教师参与活动取得更好成绩,更主要的是对如何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初中英语;一师一优课 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一师一优课”系由教育部主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该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旨在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下面就借力“一师一优课”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简要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初中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到英语课程的教学并不只是一门应试教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能应用到的一门重要语言技能课程。老师只有认识到此点,才能够逐渐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英语教师需要明确停滞不前的教学能力很难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更难以满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及探究欲望。因此,课余时间应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对英语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当英语老师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之时,自身的教学思路才能不断创新,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机会,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相符合。
最后,初中英语老师需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处理。新课程的推出完美的替代了固有的教学大纲,使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范围处于选用阶段。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对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然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技巧的删减、更换与拓展。相信这样必能提高教学质量,完美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1.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有了相当的文化底蕴,然后厚积而薄发,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地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时,其人格魅力也就自然显现了。谈到教师的文化底蕴,我们需要做到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对当代文化的整合。而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现在世界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开阔视野,融会贯通,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理解当代文化发展。作为英语老师要了解欧洲国家,比如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这种话题在情感态度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让课堂教学具体化,教材选择了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基本的国家名称,首都,逐步过渡到他们的地理位置,常识性的信息,最后畅所欲言,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话能说。
2.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本身应该全面发展、知识丰富、有较强的组织实践能力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讲课,并创造或设计语言情景,对英语教师的听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如人才观,教学观念,质量观念,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不墨守成规,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战,要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进修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主动把接受新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教育,借此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能使学生从被动式的英语学习中走出来,循循渐进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多元化的教学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讨论分析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此外,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比如在学习《Can you playthe guitar?》时,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自由描述的空间,然后设置两两对话或者多人对话环节,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致及知识应用能力。
4.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成教材设置的各项内容。如果一节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但是,一位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很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外国教育考察团听了某市一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上的一节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合理紧凑的教学步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很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课后,考察团成员提出,既然学生对教材已有内容掌握得很好,为什么教师要花费一整节课来讲解?为什么学生没有任何疑问?
这个问题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课堂教学观念,我们该如何使用教材上好一堂课?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一位教育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教材不等于课程标准;教材与课程标准肯定存在差距。要牢固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要充分认识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教材的局限性;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生活实际、学习目的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增强创新意识。质疑激励,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学习 “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幻灯片,设置一些疑问,“Where is …?” “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Which bus shall I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之,英语教师要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建立起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运用开放的学习方式进行语言学习;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凸显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灵去学习和体验,实现认知和情境的统一;树立课程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采用激励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学习,倾力创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06期
[2]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4]陆薇;陈琳;;“晒课”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2期
[5]教育部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15期
[6]李佩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关键词】 初中英语;一师一优课 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一师一优课”系由教育部主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该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旨在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下面就借力“一师一优课”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简要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初中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到英语课程的教学并不只是一门应试教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能应用到的一门重要语言技能课程。老师只有认识到此点,才能够逐渐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英语教师需要明确停滞不前的教学能力很难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更难以满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及探究欲望。因此,课余时间应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对英语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当英语老师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之时,自身的教学思路才能不断创新,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机会,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相符合。
最后,初中英语老师需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处理。新课程的推出完美的替代了固有的教学大纲,使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范围处于选用阶段。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对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然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技巧的删减、更换与拓展。相信这样必能提高教学质量,完美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1.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有了相当的文化底蕴,然后厚积而薄发,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地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时,其人格魅力也就自然显现了。谈到教师的文化底蕴,我们需要做到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对当代文化的整合。而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现在世界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开阔视野,融会贯通,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理解当代文化发展。作为英语老师要了解欧洲国家,比如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这种话题在情感态度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让课堂教学具体化,教材选择了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基本的国家名称,首都,逐步过渡到他们的地理位置,常识性的信息,最后畅所欲言,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话能说。
2.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本身应该全面发展、知识丰富、有较强的组织实践能力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讲课,并创造或设计语言情景,对英语教师的听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如人才观,教学观念,质量观念,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不墨守成规,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战,要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进修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主动把接受新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教育,借此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能使学生从被动式的英语学习中走出来,循循渐进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多元化的教学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讨论分析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此外,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比如在学习《Can you playthe guitar?》时,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自由描述的空间,然后设置两两对话或者多人对话环节,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致及知识应用能力。
4.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成教材设置的各项内容。如果一节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但是,一位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很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外国教育考察团听了某市一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上的一节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合理紧凑的教学步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很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课后,考察团成员提出,既然学生对教材已有内容掌握得很好,为什么教师要花费一整节课来讲解?为什么学生没有任何疑问?
这个问题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课堂教学观念,我们该如何使用教材上好一堂课?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一位教育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教材不等于课程标准;教材与课程标准肯定存在差距。要牢固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要充分认识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教材的局限性;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生活实际、学习目的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增强创新意识。质疑激励,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学习 “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幻灯片,设置一些疑问,“Where is …?” “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Which bus shall I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之,英语教师要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建立起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运用开放的学习方式进行语言学习;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凸显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灵去学习和体验,实现认知和情境的统一;树立课程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采用激励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学习,倾力创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06期
[2]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4]陆薇;陈琳;;“晒课”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2期
[5]教育部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15期
[6]李佩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