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境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韩萱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情境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儿歌情境、问题情境和实践情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策略;应用
情境策略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由于这种策略集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故而深生教师热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创设情境就是这种观点的有效践行,因为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教学情境创设,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外中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情境策略在其间的实践应用。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基于学生数学现实开展教学,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知道,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抓住这个年龄特征,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唤起他们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的“比一比”时,教学伊始,我们就可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让学生注意提示语“大了些、太大了”、“小了些、太小了”,直到学生猜对为止,?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接着创设了抽卡片组数比一比的游戏环节,对于游戏学生主动参与性高,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获得数的比较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挖掘了大脑的潜能。
三、引导学生在儿歌情境中“唱”数学
小学生好儿歌,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利用语句简短、音韵和谐、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儿歌情境,把学生喜欢的音乐融入到教学中来,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结合教学内容,我编制了“进位加法歌”,让学生在轻松地歌唱中记住进位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儿歌情境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流程而创设的儿歌情境也应不同。例如,在新授教学《大于、小于》时,可给学生出示儿歌: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通过形象化的儿歌化解教学观点为,帮助学生记忆。在巩固环节创设儿歌情境,让学生在“唱”中内化知识,如在教学“单位名称”后,学生容易将单位混用,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比赛,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使用单位。通过配乐活动,还可以把儿童无目的的乱动变成在音乐中有规律的话动。愉快的儿歌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倩感,启迪学生的记忆思维,开发智力,还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质疑深思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但现行学生思维积极性不高,需要“教有疑”策略的引发。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启动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研究”的需要,激活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勤于思考,从思考中找到数学知识,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践办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中位数与众数的认识的时,我们就创设了“到哪家公司应聘”的教学情境,引出中位数及众数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必然传给促进学生去探索,发现更多数学知识。
五、引导学生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
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正确做法。因为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需要相应平台的反复实践。新课标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创设实践平台,就是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回归现实,让他们在实践中“用”数学。为此,在数学新授教学后,我们应搭建数学实践平台,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知识反哺生活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后,?我们就可设计一项小调查实践作业:到银行调查利率,当好妈妈的小助手,怎样存钱合算?这样教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之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境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我们践行新课标必然要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进一步研究这种策略,还要将此创新,更进一步挖掘你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数学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位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
[2]马晓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4年。
[3]董松涛,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1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策略;应用
情境策略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由于这种策略集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故而深生教师热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创设情境就是这种观点的有效践行,因为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教学情境创设,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外中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情境策略在其间的实践应用。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基于学生数学现实开展教学,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知道,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抓住这个年龄特征,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唤起他们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的“比一比”时,教学伊始,我们就可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让学生注意提示语“大了些、太大了”、“小了些、太小了”,直到学生猜对为止,?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接着创设了抽卡片组数比一比的游戏环节,对于游戏学生主动参与性高,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获得数的比较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挖掘了大脑的潜能。
三、引导学生在儿歌情境中“唱”数学
小学生好儿歌,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利用语句简短、音韵和谐、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儿歌情境,把学生喜欢的音乐融入到教学中来,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结合教学内容,我编制了“进位加法歌”,让学生在轻松地歌唱中记住进位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儿歌情境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流程而创设的儿歌情境也应不同。例如,在新授教学《大于、小于》时,可给学生出示儿歌: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通过形象化的儿歌化解教学观点为,帮助学生记忆。在巩固环节创设儿歌情境,让学生在“唱”中内化知识,如在教学“单位名称”后,学生容易将单位混用,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比赛,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使用单位。通过配乐活动,还可以把儿童无目的的乱动变成在音乐中有规律的话动。愉快的儿歌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倩感,启迪学生的记忆思维,开发智力,还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质疑深思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但现行学生思维积极性不高,需要“教有疑”策略的引发。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启动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研究”的需要,激活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勤于思考,从思考中找到数学知识,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践办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中位数与众数的认识的时,我们就创设了“到哪家公司应聘”的教学情境,引出中位数及众数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必然传给促进学生去探索,发现更多数学知识。
五、引导学生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
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正确做法。因为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需要相应平台的反复实践。新课标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创设实践平台,就是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回归现实,让他们在实践中“用”数学。为此,在数学新授教学后,我们应搭建数学实践平台,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知识反哺生活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后,?我们就可设计一项小调查实践作业:到银行调查利率,当好妈妈的小助手,怎样存钱合算?这样教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之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境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我们践行新课标必然要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进一步研究这种策略,还要将此创新,更进一步挖掘你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数学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位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
[2]马晓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4年。
[3]董松涛,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