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盘德波
【机构】 广西容县六王镇双善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 兴趣;形式;习惯;反思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比如利用早读时间10分钟或者课前5分钟练习一些口算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分组进行口算竞赛时,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那组能得第一,积极的参以到计算中,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以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十加几时,可以叫10位学生站在讲台前,再叫5位学生站起来,这时问大家一共有几位学生站起来,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地计算起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的解答“1+2+3+4…+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增强了。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计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计算教学,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式。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编织儿歌,感受学习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几句儿歌,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学、易记。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离的方法,可以编制这样的法则儿歌,整数除法 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再如:学习分数乘、涂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这样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生活实践,认识计算重要性。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呈现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比如:低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让学生实际计算:我们班有40人,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后,可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自己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在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有多大,让孩子去买东西是学习数学的捷径。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 少”。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学习,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用钱币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
三、让学生掌握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32×2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23个32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下转第104页)(上接第105页)数是多少即3个32是多少,再求2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0个32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32得96,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20个32得640,(也可看成32个20)所以2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进行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794×9应等于7146。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794接近800,用800×9等于7200,794小于800,积小于72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胡光锑 晋泉新 光明日报出版社
【关键词】 兴趣;形式;习惯;反思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比如利用早读时间10分钟或者课前5分钟练习一些口算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分组进行口算竞赛时,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那组能得第一,积极的参以到计算中,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以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十加几时,可以叫10位学生站在讲台前,再叫5位学生站起来,这时问大家一共有几位学生站起来,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地计算起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的解答“1+2+3+4…+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增强了。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计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计算教学,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式。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编织儿歌,感受学习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几句儿歌,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学、易记。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离的方法,可以编制这样的法则儿歌,整数除法 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再如:学习分数乘、涂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这样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生活实践,认识计算重要性。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呈现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比如:低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让学生实际计算:我们班有40人,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后,可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自己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在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有多大,让孩子去买东西是学习数学的捷径。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 少”。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学习,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用钱币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
三、让学生掌握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32×2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23个32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下转第104页)(上接第105页)数是多少即3个32是多少,再求2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0个32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32得96,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20个32得640,(也可看成32个20)所以2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进行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794×9应等于7146。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794接近800,用800×9等于7200,794小于800,积小于72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胡光锑 晋泉新 光明日报出版社